上周,记者来到海门区三星镇光荣村凤栖谷内的河道边,只见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河道内鱼虾成群,一幅生机盎然、和谐美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这一切都得益于光荣村“以河养河”的创新实践。
光荣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辖区内有53条河道。今年,光荣村积极响应“以河养河”试点工作的号召,通过“村委会+个人”的合作模式,引导村民在河道内养殖水产。“我们村的河道专管员和党员志愿者一起,推动形成了‘村委引领、党员协助、群众参与’的三位一体养河合力。”光荣村党总支副书记徐赛健告诉记者,在这种模式下,村里提供河道,村民提供鱼、虾、蟹苗,在河道内养殖,并且负责河道的日常保洁管护。“过去,单一化的河道治理措施常陷入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推行‘以河养河’试点工作以来,我们发现,这样的效果甚至比之前请专人养护还要好,省力的同时也为村里减少了每年8万元的河道养护费用。”徐赛健说。
在这个模式下,参与承包的村民根据河流的生态环境和季节变化,选择合适的鱼虾种类进行放养,因为遵循自然规律,不使用任何化学饲料,水产品质量有了保障,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些水产品品质优良,需求量大,每年能为我们带来40万元的固定收入,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工作,真的太好了。”承包户殷小谦笑着说。
“以河养河”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切实增强了百姓爱河护河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提升了河道治理水平,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扎实推进了和美乡村建设。“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以河养河’项目,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绿色生态致富路。”徐赛健说。
本报通讯员 魏玉美 蔡佳楠 本报记者 黄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