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既要突击“拉网” 更要常态“扎篱”

□何艳

吃一堑,长一智,是自古传承的普适道理。每当某地有重大安全事件发生之时,全国各地都会以此为鉴,积极开展矛盾纠纷的“拉网”式排查,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及时自我加压,严防类似极端事件的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拉网”式的突击整治,固然有其积极意义,可以增强社会对某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的确能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化解,所以成为当下很多地方十分倚重的一种管理手段。从各地的新闻报道来看,这些“拉网”式的排查内容包括社会治安、校园安全、食品卫生、用电安全等诸多领域。工作出了问题,问题一旦曝光,立马施以有力的整治手段,体现了对监管责任的担当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但事实证明,仅有运动式的“突击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坚持常态化的“持久战”。换言之,突击“拉网”排查的同时,更要扎紧常态化监管的“篱笆”,方能确保风险源头防控不被动、不迟缓。这个“篱笆”是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的前置,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防护墙”。

从全国各地来看,有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其实背后的问题已经长期积累。如果只是在问题爆发之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纯借突击“拉网”来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恐怕不太现实。因为突击检查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往往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很难深入清除问题的根源,进而导致“摁下葫芦起了瓢”的现象发生。

所以,从制度化管理的要求来看,从社会长治久安的目标来看,频繁突击“拉网”,远不如让良性监管机制常态化运行有效。扎紧常态化监管“篱笆”,用大概率的思维应对小概率的事件,让每一项潜在风险都在事前得到细化评估,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实现风险事前预测、防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规范,让被管理者对自己行为有一个制度性的后果预期,时刻绷紧“一失万无”的弦,方能奏出社会管理“万无一失”的曲。

包括我市在内的沿海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累积了部分涉及社会各领域的矛盾问题。这是发展中必经的阶段,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审慎应对。如果只知紧急“拉网”,忽视常态“扎篱”,就很容易陷入机械式监管窠臼,导致关口不能前移、“触角”不够灵敏,从而减弱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如果良性机制能够常态化运行,不怠政、不懒政,即便没有经常性的“拉网”行动,也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管理效果。

偶然事件无法预测,事发后突击“拉网”排查必不可少,但是这些偶然事件更应促进政府部门的执政思考力,分析并找到与偶然事件相关联的各类因素,扎紧常态化监管的“篱笆”,找到应对不利因素的切实举措,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风险隐患。

2024-12-1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091.html 1 3 既要突击“拉网” 更要常态“扎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