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一周新闻点评

让安全领域的“吹哨人”来得更多些

新闻摘要: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目前全市已有5887家企业制定了隐患排查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累计发放奖励约3000万元。今年9月底,市安委会发文明确提出:2025年底前将推动所有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实施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12月11日《南通日报》)

点评:安全工作最忌讳的就是“遮丑”和“报喜不报忧”,而“吹哨人”的职能正是“报忧不报喜”。我市企业制定的“吹哨人”机制,既有上报平台、奖励举措,还有相应的整改机制,是个好做法,值得向其他安全领域延伸,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机制,培养吹哨人查找和发现问题的本领,激发积极性,以形成良性循环,扎紧安全工作的“篱笆桩”。

没有“剧本”的应急演练,含金量更高

新闻摘要:11日,2024年南通市食品安全事故暨舆情处置应急演练拉开序幕。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分组展开实战实训。不同以往,此次实训演练无方案、无脚本,不固定演练情节、不预设标准答案,参演人员分别扮演事件发生方、应急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新闻媒体等多个角色,站在不同立场进行沉浸式实战实训。(12月13日《南通日报》)

点评:食品安全大于天,相关应急演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过去,各环节人员按照“剧本”,顺势“表演”即可。而没有“剧本”,“表演”难度就加大了。现实中各种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紧急性,所以,没有“剧本”的演练,也许不完美不好看,但却能更接近现实,更能考验应急人员在紧急复杂情况下的专业素养,以及快速分析、准确判断、规范处置的能力,含金量也就更高。

反家暴,证据意识很重要

新闻摘要:近日,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共24条,采取条款式结构,对告诫制度的实体和程序规范、告诫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告诫制度的具体实施等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意见》明确,记录家庭暴力发生过程的视听资料等8类证据,可适用于公安机关认定家庭暴力事实的辅证。(12月10日《江海晚报》)

点评:家暴不是家务事,而是真真切切的违法行为。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法一般原则,如果受害人缺乏证据意识,就会对认定家暴事实造成困难。此次《意见》明确了家暴证据标准等问题,为受害者收集证据指明了方向。当发现小区里可能存在家暴行为时,邻居也要及时采取见证手段。因为每个人的命运相连,反家暴,没有“局外人”!

别让减重“神药”减掉了健康

新闻摘要:“降糖版”司美格鲁肽(诺和泰)被称为减重“神药”。自11月17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在我国上市一个多月以来,受到国内减重人群的欢迎。近日,我市各医院内分泌科迎来了“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的咨询热,部分医院已经开出首批处方。(12月13日《江海晚报》)

点评:大家都知道减重的科学方法是“管住腿、迈开腿”,可是需要付出巨大的意志力和耐力,不大容易办到,所以各种“神药”应运而生。司美格鲁肽作为处方药,虽然正规,却有许多使用的限制条件。对于减重有“执念”的人来说,不能光迷信药物的“神力”而忽视医嘱、忽视科学规律。否则在减掉体重的同时,把健康也一并减掉了,到时候追悔莫及。

(点评人:邓渠)

2024-12-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417.html 1 3 一周新闻点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