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少儿节目呼唤好内容精制作

□张君怡

“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当年一段清脆的童声伴随着欢快的喇叭声,唤起一代人童年美好的记忆。这就是优秀的少儿节目赋予的持久魅力。刚刚过去的12月15日,即12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其宗旨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传媒机构能于当日制作以儿童为主的电视节目,借此唤起人们对儿童的关注和关怀。

近年来,纵观全国市场,少儿节目创作日益繁荣。我市聚焦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注重少儿节目的创作打造。上月底,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第42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由南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和通州区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的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入选。该片通过一群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新时代少儿阳光、友善、多彩、向上的风貌;近日,2025启东市少儿春晚启动仪式举行。12年,10届春晚,1000多个海选节目,近200个选定节目,约2000名嘉宾参演,一串串数字道出启东少儿春晚数年来的精彩纷呈;“童声里的中国”,是我市2006年就开展的一项新童谣创作推广活动,历经18载,“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文化品牌形成了少儿歌谣作品征集、创作、评选、研讨、分享展示、传播传唱全链条模式……南通少儿节目创作欣欣向荣,传递出关注少儿群体、立德树人、新颖独特的信号。

当然,从社会层面整体来看,儿童节目市场存在节目水平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情况。比如,一些演出机构急于抢占市场,制作的作品质量堪忧,低估孩子的智商和感知力。现在的孩子眼界开阔,信息获取来源广泛,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创作出拿得出手、足以令人回味的精品少儿节目,是社会必须思考的问题。

少儿节目要防止成人化倾向,必须以少儿视角讲好少儿故事。符合少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说来容易,但由于少儿节目创作者大多是成年人,内容创作容易偏向成年人思维,要么情节设置过于复杂,难保少儿能够理解和接受;要么凭主观理解导致内容低幼、娱乐性过强、扁平化。因此,创作者应该多实地采风,用蹲下来的姿态与少儿交谈,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力求节目内容符合当代少儿的审美和兴趣,能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启发其心智。比如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风华少年》,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现少儿艺术素养和个性自信的特点,审美高极又具看点。

高质量的制作能为少儿提供最佳观赏体验,少儿节目在形式上要勇于突破,包括题材、表现手法的创新等。不妨推出“儿童实验戏剧”,大胆交给孩子们创作表演,再由成年人精心调整,最终演出给大人孩子一起看。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应该鼓励他们有勇气表达自己,这样有利于让孩子看到更多可能性,让孩子更喜欢舞台及儿童节。还有一种少儿节目注重沉浸式和互动性,令人耳目一新,值得借鉴。如央视近期开播的《宝藏科学课》,带领少儿走进科学大咖的实验室,在沉浸式体验中寻找答案。采用纪录片拍摄方式,使用AI技术手段,对相关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延伸、归纳、总结,让科学知识易学易懂。少儿节目“活”起来,才足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激发其想象力。

少儿节目还应在娱乐的同时,向孩子们传递精神气。就拿上述“童声里的中国”来说,每次根据时代主题拟定专题,如“放飞中国梦”“核心价值观沐浴我成长”“童心向党”等,孩子们从南通唱响神州大地,创作的童谣见证时代变迁、贴近孩子生活、走进少儿心灵,这样的节目引导少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精神启迪。

曾有人以“守护心灯”表达少儿题材作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我们应用平视的角度和代入的心态与儿童对话,温暖地看待他们,在少儿节目中注入深度思考和高度审美。呼唤更多高质量的少儿节目,守护孩童好奇天真美好的心灵。

2024-12-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418.html 1 3 少儿节目呼唤好内容精制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