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画
霜降过后,台州临海的朋友又给我快递来一箱涌泉蜜橘。
友人是临海涌泉镇人。这些年的冬天,我吃到的第一只橘子,都来自她的馈赠。三面环山,一面沿江,恰到好处的沃土、温度、水分条件,孕育了口感上佳的涌泉蜜橘。黄澄澄的果皮,在阳光底下,尤显油亮而温润。细腻的果肉,如涌泉般的汁水,丝丝甜蜜在口中萦绕。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吃着橘子,情致兴起,铺纸提笔,临幅《奉橘帖》助助兴,此可谓锦上添花。
《奉橘帖》,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之一。魏晋时期,行草在文人书风间成为主流。魏晋文人的“帖”,其实就是写有简短文字的纸片,相当于日常的书信,简单的问候。
《奉橘帖》计十二字:“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赠送友人三百枚橘子时附带的一纸便条。古人行文没有句读,若添上句读,则为:“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意思一目了然:奉送三百枚橘子,因未到霜降,所以没有多采摘。
短小、风趣、亲切、潇洒。帖,好比诗歌里的山水田园派,摒弃了繁文缛节的正式庄严,回归到真实的自己。这是一种率性而本真的流露。
由《奉橘帖》,可窥见当年文人雅士的生活质量。一送就是三百枚,以十斤四十只来计算,三百枚相当于七十五斤。放到今天,不但得用汽车装载,价格也着实可观,大几百元肯定少不了,足以称之为一份厚礼。想必收到礼物的朋友,一定会感人肺腑,念兹在兹吧。
至于为何未到霜降,橘子没有多采摘,乃因橘子霜降过后采摘才更甜。霜降之后,天气变冷,橘子的酸度降低,糖度提高,橘皮则由青变红橙。
如今,《奉橘帖》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同王羲之的另外两帖《平安帖》《何如帖》装裱在一起,普通人很难看到。不过,也有其他的途径。去年秋天,我曾去苏州留园一日游。留园的廊间壁上,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几百多方书条石,这就是有名的“留园法帖”。书条石,是嵌于墙上的一种书法艺术。江南园林中,书条石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它刻于石,内容近于帖,于是被称作书条石。记得自己当时流连其间,陶醉不已,看到许多书法杰作,其中就包含王羲之的《奉橘帖》。
由于年代久远,留存下来的《奉橘帖》字迹已经模糊。“奉橘”二字笔画残缺,“可多”二字几乎看不清楚。故而临写《奉橘帖》时,我只能揣摩着王羲之的笔势做了点补写。最终呈现的效果当然不及皮毛,不过为自己助兴的初衷已然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