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生
越过长江口航行东海上,经过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辗转两个多月,1276年暮春初夏之交到达福州,小皇帝宋端宗赵昰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文天祥会合南宋残部,重举抗元大旗,转战东南沿海地区,曾一度收复几处失地。1278年夏天,在广东海丰五坡岭被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所俘。
文天祥被俘后,决意以死报国,几次自杀均未果。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拿出途经珠江口写的一首诗《过零丁洋》交给张弘范,以明心志。诗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想我这一生的遭遇,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全起于一本经书。从高擎抗元大旗兵败海丰至今,已过去了四年。如今,破碎山河恰如狂风中的柳絮飘摇不定,我的命运也如同风雨中的浮萍沉沉浮浮。当初在江西老家惶恐滩的那场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身陷元营漂浮零丁洋,我曾慨叹我孤苦伶仃。从古到今,人生有谁能够长生不死呢?我要留下一片忠义丹心,来映照华夏史册。
读完文天祥《过零丁洋》,尤其是读到最后一句,张弘范笑了笑,把诗收了起来。不久,张弘范遣使押送文天祥至大都,自己率部去与南宋残部决战。当十万南宋军民血染崖山之际,文天祥在押送途中停下脚步。他回身遥望崖山,只见晚霞染红天边,那红,犹如鲜血。当晚,他拒绝进食,以绝食赴死来追随南宋王室。
文天祥绝食虽被救,但他死意已定。无论谁来劝导他,他都是那句话:“一死之外,无可为者。”1283年1月8日,文天祥被押赴菜市口受刑。临刑前,文天祥整肃衣冠,恭恭敬敬向南而拜,起身从容地对刽子手说:“吾事毕矣!”
我这一生中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你们动手吧!说完,文天祥仰首向南,从容赴义,年47岁。
那一刻,天地动容,山河呜咽。
呜呼,古往今来,圣贤不绝。然而,真正能够俯仰天地、无愧无怍者,又有几人当得?
文天祥当得!
文天祥是感天泣地的大英雄,华夏儿女怀念他,江海儿女怀念他,他在江海大地留下的二十几首诗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明英宗天顺八年编修的《如皋县志》有载:
夫皋仅江淮弹丸方幅,乃两忠臣,一念恢复,一念勤王。
如皋仅是江淮地区一方弹丸之地,却留有两位忠臣遗踪。“一念恢复”指岳飞任通泰镇抚使时,曾驻军狼山,出师于如皋,去收拾旧山河,挥师江南,大败金兵于常州、镇江,收复建康(今南京);“一念勤王”,指文天祥一心勤王,路过如皋,走上抗元征程。
明嘉靖年间,如皋知县黎尧勋读《如皋县志》,读到文山丞相经如皋渡海诸诗,抚卷叹息曰:
元时之祸,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此大变,文山丞相自有君臣以来,未有此大忠。
黎尧勋因此择地在定慧寺东建文丞相祠,将文丞相借宿的宋家桥村转水墩定名“丞相原”,并立碑纪念。后人又在定慧寺西建二忠祠,祀岳飞、文天祥二位英雄,称赞文天祥“岂维扬一邑已哉,实为天下后世忠义观感区也”!通州、海门都建有文天祥祠,塑立文天祥雕像,将军巷、金应墓、义马墓、渡海亭……文丞相在江海大地的足迹与遗篇,融入江风海韵。
《南通传》连载 第十章 文山渡海:文天祥的江海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