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江海文学

我这具象化的肥胖(散文)

□陈凤兰

指导学生写作时,我一定会叮嘱:文学就是要学会不好好说话,能够侧面表达的意思,绝对不要直接说出。抒情也好,描写也罢,反正拐着弯地表达,就是文学化处理文字的方式。

没想到,一次生病,就让我的“肥胖”本质,具象化地表达出来。现在想来,这就是妥妥的文学艺术的呈现方式。

咱靠近一米七的身高,从小很多人说我高,说我壮实,但很少有人说我肥胖。小时候去亲戚家做客,每次吃饭都被强迫添饭,而且理由还充分:“你这骨架,吃一碗饭咋行?”自己每每都被劝动了,最终吃到撑。

小升初时,咱这健硕的体格在女生中属于“鹤立鸡群”,于是顺理成章成了体育训练队里铅球、铁饼、标枪运动员的选拔人才。每个周末,每年寒暑假,日复一日地举重、跑步等各种力量体能训练。鉴于此,我从来都不属于肥胖系列,最多常穿运动服的我被当作男孩看待。甚至去南京读大学时,硬生生被热心校友引导到了男生宿舍四楼,直到拎着箱子气喘吁吁的我,发现整个宿舍都是男生时,才发现这个“乌龙”。

可过了“知天命”年纪的我,越来越不敢往体重秤上站,生怕爆表。于是,我像一只受惊的鸵鸟,全然不顾新陈代谢的降低引发的体重危机,一头钻进沙子里,掩耳盗铃般寻找安全感。可一次体检,看到那些上上下下的箭头像一枚枚子弹射向自己,终于不得不正视身体管理。医生一脸凝重,要做腰穿,不然无法鉴别病因。我吓得有点磕巴:“疼吗?很疼吗?”医生盯着我,终于开口:“这是疼不疼的事吗?你难道要等到血液中肌酐、尿酸全部失控才重视起来?”我像个挨训的学生,乖乖接受一切安排。

手术当天,五个一组的病友乖乖坐在手术室外等着,互相打气:“不疼的,就一针,一会儿就好了,二十秒都不到。”轮到我,趴在手术台上的我,默默数着二十的倒计时,希望早一点结束这令人恐惧的一针。顺着麻药,我真切地感受到后腰上有针探入,一钻一进一抽,我终于松了口气,想想还真不超过二十秒。可转身过去的医生,却与同事们窃窃私语起来,最终送给我一句话:“全是脂肪细胞呀,看不出来你这么胖呀,必须重来第二针。”我差点晕了,也不敢发声,只能顺着医生“呼—吸—呼—吸”的提示继续配合。所幸,钻进去更深的针终于取到肾小球细胞了。不久,几个病房的病友都知道我那满是黄色脂肪的第一针的故事了。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肾穿结果很好,血液却有几项数据不正常。医生的建议是——骨穿。单听这个名称,就让人有钻心锤骨之痛,但咱这病因未定,也只能一切行动听医生的啦。“别担心,就二十分钟的事,直接在病床上进行,不需要去手术室。”医生如此劝解我。而我却在做数学作业:二十分钟应该是二十秒的多少倍?那疼痛也是等比的吧。可真等到实操,最终取到两个骨髓样本整整花了两个小时,原因是“我太胖了”。这是医生的结论,不是我自谦的说辞。在医生看来,在后背找个平骨头,一针下去就完事了。谁知道三厘米深还没探到骨头。不得已,喊来第二个女医生,换了一个四厘米长的针头,结果如出一辙,还是伸不到骨头里。“换位置吧,她太胖了,真看不出来。”医生无奈地做出放弃腰部这个常用的骨穿位置。几番摸索下来,最终决定在我胯骨上做文章,因为这是一块很容易摸到的骨头,再胖的人,也不至于摸不到。可我的身体情况超过了她们的见识,无论怎样钻,怎样探,我的骨头总在脂肪下游离,最终不得不请了一个年轻的男医生,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劲后才顺利完成穿刺。而我,彻底瘫倒了,心脏几乎要跳出体外。

后来,同病房的病友说,她们紧张得谁也不敢吭声,心都揪得疼。两个女医生也被我疼痛反应吓了几身汗,离开时不停叮嘱:“你还是回去减减肥吧,你真是看不出的胖呀。”

庆幸的是,骨穿结果也很好。于是我最终得到的医嘱就是“回去好好减肥”。

这一趟医院之旅,真是有惊无险,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身材管理的重要性。真是一胖毁所有,运动锻炼必须提到读书写作之前来,不然一切皆是空谈。

这具象化的肥胖,委婉地向我发出警告。好戏剧化、文学化,可惜我如今才真正读懂了!

2024-12-2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3915.html 1 3 我这具象化的肥胖(散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