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新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海洋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新质生产力是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充分挖掘海洋资源、优化海洋资源配置,更加注重对海洋新兴领域的挖掘与探索,以海洋科技创新带动海洋产业创新,进而全面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在2024年5月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增强经略海洋意识,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奋力谱写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4年11月我市海洋强市工作会议指出,我们要上下凝心聚力、向海图强,因地制宜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奋力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
南通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2023年,南通实现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近2500亿元,海洋经济规模约占全省沿海地区1/2,位居全国主要沿海城市前列。南通现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船舶制造、海工装备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0、1/4左右,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但从整体看,南通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还存在发展质态不佳、科技和人才支撑力度不够、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未能有效形成链式发展等诸多问题。为此,需要深入挖掘潜力优势,弥补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加快培育和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创新活力,为我市打造全省海洋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全面夯实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坚持以海强链,围绕船舶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文旅等新兴产业和深海开发、海洋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更高质量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聚焦重点做强优势产业。海洋工程装备要着力打造上游装备设计及原材料、中游配套零部件及子系统制造、下游总装及工程总承包的全产业链条。海洋船舶产业要加快向大型运输船舶、特种船舶、豪华邮轮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领域迈进。海洋新能源产业要以通州湾综合能源基地为重点,向海上风电、海上光伏等清洁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海洋新材料应聚焦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海洋生物质材料、海洋工程高性能结构材料等领域;集中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业态培育。在海洋生物医药业方面,推进海洋生物制品、生物材料、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在深海开发方面,推动海洋产业向深海开采、深海生物、海底监测等深海极地开发领域延伸。在海洋物联网方面,逐步向海洋传感器与海洋技术装备、水声—光纤—卫星海洋通信网络、海洋超算与互联平台、海洋电子信息技术等方向拓展,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业态培育;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发挥沿海临港“大进大出”优势,以石化、钢铁、重型装备、粮油等港口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创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全面激活海洋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动能。强化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海洋机构合作,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特别是“国字号”平台积极来南通布局。建立全链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研究制定海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快形成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企业、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海洋科创成果转化应用,形成海洋科技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合联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海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企业新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涉海高端创新平台(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优先给予土地、融资、财税政策支持,加快形成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全力引培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高端人才。委托重点高校定向培养。聚焦国家海洋重大战略需求和海洋科技发展趋势,遴选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污染防控等重点领域,定向培养本土海洋专门人才;加大人才培养招引力度。协调相关高校在南通加大海洋类专业招生计划并给予政策支持,依托省有关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各板块人才计划,重点培育引进一批海洋基础研究人才、海洋科技领军人物、创业人才和团队复合型人才。加快海洋科学教育发展,课程设计既注重海洋科学教育、海洋科技创新,又注重海洋学科之间的交叉融通,培养具有质疑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同时能满足未来海洋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积极用好智库人才。组建汇聚国内外涉海高校及著名学者和技术专家的海洋产业专家顾问团、海洋发展研究高端智库,为我市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把脉,并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全方位构筑海洋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体系。搭建产业一体化信息平台。以一体化信息平台集成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产业发展政策、项目投融资等多维数据,持续推进通州湾示范区建设,通过数字化赋能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用好海洋经济投资基金。以市场方式支持海洋产业发展,对投资于省内种子期、初创期的海洋科技型、创新型项目,投资基金应予以支持引导,并逐步形成现代海洋产业项目库。加大对海洋产业和涉海企业的金融支持;充分考虑沿海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将新增用地指标向沿海倾斜,更好吸引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海工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科技、海洋环保、港口物流、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先进产业项目落户南通沿海。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南通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示要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下,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力优势,以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奋力打造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为南通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夯实根基。
(作者系南通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