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市记忆

经书辗转落户吉林

在梳理出这部藏经的由来与晒经概况之后,读者最想知道的可能是:原藏于兴仁武庙的《永乐南藏》,为什么又出现在吉林省图书馆了呢?

陈洽尧,1944年生,幼居兴仁东街。在他的记忆中,关帝庙只有一埭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20米的大殿,黄墙灰瓦,屋内北墙正中是挂有帷幔与匾额的“藏经阁”,阁前是高大的木身关帝像,而经书就珍藏在关老爷两旁的木橱中。他童年常在这里玩耍,曾见信众在场地上晒过经书,但对于农历六月初六的晒经法会,也只听他父亲讲过:“戴好白手套,持一根细长的竹片,轻轻将经书的书页挑起,翻开,晒好之后再小心地装入木匣,放回原位。”其父陈汝洪,世代业医,医馆就设在关帝庙南,曾参与1944年晒经。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渐渐长大的他再也不见有人晒经,关帝庙大门敞开,那批经书也无人问津,静静地躺在木橱里。

到了1958年,全县有不少乡镇先后建成会堂或剧场。在大跃进口号震天响的那个年代,兴仁自然也不甘落后。但物资紧缺、资金不足,成了摆在领导面前的一道难题。

于是,“在放暑假前后的某一天,一共4800元钱把经书卖给了苏州人。在围观群众的指责声中,他们把关帝庙的经书装上卡车运走了”。

苏州的古旧书业历史悠久,并有“姑苏书肆,比于京师”的说法。即使到1954年,经省新闻出版处核准经营的苏州古旧书业者(未含书摊)仍有24家。1956年,全国掀起的公私合营浪潮也席卷了苏州,但苏州古旧书业的改组工作直到1958年才正式开始并完成。“改组后的店号,统一更名为‘公私合营苏州市古旧书店’,其经济为独立的核算单位,下设文学山房、东方、大众、来青阁四个门市部。文学山房于同年10月4日对外营业,其他三个门市部于12月26日对外营业。”

在苏州市档案馆,一批1959年苏州古旧书店文学山房门市部发票显示,其中有图书系苏州市人民委员会民族宗教事务处为中央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收购,有直接售给江苏省民政厅民族事务处,且均为民族类古旧书籍。经与当年的文学山房少东家、苏州古旧书店老店员江澄波老人(1926年生)核实,他在上世纪50年代曾多次渡江来通收购古籍,但从未购买过经书。根据时间判断,兴仁经书出售于苏州古旧书店公私合营之前,除了文学山房被排除,究竟是另外哪家旧书店,也就不得而知了。

据张勇馆长介绍,因1954年吉林省会迁至长春,新的省图书馆于1958年建成,1960年正式开馆。为丰富新馆馆藏,该馆曾派员到全国各地旧书店及民间大量选购古籍文献,苏州是其主要收购地。而当年的入库记录显示,吉图于1961年从苏州购进这部藏经,总价是7500元。

自明代初期至今,从长江之滨到北国春城,这部写满悲喜故事、不失传奇色彩的《永乐南藏》漂泊路,自然不是本篇所能记述尽的。虽仅能揭示历史的一角,但愿能由此引起有关专家的关注,并达成寻根究底之愿望。吉林省图书馆对这部藏经也非常重视,还为此申报了省级课题,且已组织力量,开展研究,相信他们的努力会收获新的成果。

对此,我们都热切期待着!

2024-12-3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4576.html 1 3 经书辗转落户吉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