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南通,正在不断放大襟江带海的区位优势,将向海发展作为迈向“下一个万亿”的关键变量,奋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月月底召开的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跨江向海,着力打造双向开放支点。
奋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协同推进跨江融合。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擘画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蓝图。毋庸置疑,交通基础设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支撑保障和先导作用。近年来,南通积极对接上位规划,多方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构建襟江带海、联通内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八龙过江”格局加速成型,与上海、苏南同城化步伐全面提速,为我市推进跨江融合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但交通突破所带来的“最佳红利期”短暂而宝贵,随着过江通道更加密集、铁路公路网络更加完善,周边城市也会共享交通优势。南通绝不能“等风来”,必须“迎风起”,抢抓发展机遇,主动加强对接,全面深化合作,以最快行动速度争取最大合作成果。南通以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为抓手,优化产业、城市、交通等功能布局,探索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主动寻求“最大公约数”,充分调动合作方积极性,让各方在协同中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建设海洋强市。南通“下一个万亿”看沿海,必须加快形成同海洋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我们坚持以海强链、以海聚能、以海为媒、以海提质,完善“沿江创造+沿海制造”“临海前沿+内陆支撑”格局,优化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沿海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通过产业拓海、科技强海、人才兴海、开放活海,全力提升沿海港口牵引力、科技创新驱动力、海洋经济支撑力和滨海城市带动力,从而为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以双向合作构建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开放能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提升开放水平,就要基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通过服务创新提升开放效率,通过机制创新构建开放新格局。我们积极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等经验,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我们推动兴东国际机场拓展生鲜等产品进境功能,探索与上海港“联动接卸”模式,进一步提升口岸开放功能;我们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提升承载力和贡献度。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南通以有力的制度保障、灵活的政策支持、坚实的环境基础,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有机衔接、良性循环,让更多人更多企业在“请进来”和“走出去”中感受到双向开放的良性循环,让市场活力在良好的开放环境中持续涌流,奋力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