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

奋斗开新局 “七虎”怎么干

新年伊始,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就新的一年里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加快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话题,本报记者深入各地探访“七虎”怎么干?

接续奋斗开新局,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海安抓住国家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机遇,重点放在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上,通过强化项目引建,聚焦“两高三新、五群十链”产业体系,积极招引“群主”“链主”“配套专家”项目,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项目决策机制,算好经济账、价值账、长远账,更加注重存量资源招商,努力通过盘活存量培育增量、引进增量激活存量。开展外资提质扩量专项行动,加大高质量外资项目、中高端功能性机构招引力度,鼓励外资企业股权并购和利润再投资,拓宽吸引外资渠道。抢抓“两新”“两重”政策窗口期,强化要素保障,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做优做强,努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支持国有企业寻求与头部国资基金合作,投资入股优质上市公司、特许经营项目、本土龙头企业等,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塑造“江海有情,南通有请”文旅品牌,崇川多措并举激发消费活力,依托四大商圈,丰富消费供给,加强政企联动,持续开展“燃情四季·乐享崇川”促消费活动,全面激发消费潜力。深入开展“四进”活动,大力推进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稳住大宗消费。打好房票安置、以旧换新、期房入学等政策组合拳,持续办好房产超市“365房产会”,组织好“逛崇川·看好房”流动房展会,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升温。突出项目集聚、场景支撑、业态提升,大力发展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体育、家政居住、健康、教育、数字、绿色九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地铁经济、后街经济等,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个性化需求。立足资源禀赋,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文旅产业贡献度,确保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接待游客超 2200万人次。

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通州聚焦创新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奋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充分发挥上海交大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华为数字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引进孵化作用,促成更多本地产学研合作成果。建立全链条、专业型孵化培育机制,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孵化载体2个。加快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推动异质结光伏、新材料等领域技术联合攻关,始终站在技术创新最前沿。高标准推进新能源产业园、光电产业园二期等专业园区建设,为科创项目产业化提供更广阔空间。发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用,高效运营上海、雄安、西安创新港等科创飞地,确保引进科创项目150个以上、科创项目高企转化率不低于15%。支持企业积极对接上海交大、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知名高校,打造更多校企创新联盟。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协同推进跨江融合,如皋坚持改革赋能,以更宽视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持续增强跨江融合发展内生动力。大力实施“以港强市”一号工程,加大适港产业链主项目招引力度,加快专业港、支线港及产业港建设,努力形成以港口为支点、产业为支柱、城市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格局;发挥B型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和临港空间优势,强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上海、宁波、苏州等沿海沿江港口深度合作,积极申报粮油、新能源汽车等指定口岸,显著增强港口辐射和服务功能,积极培育专业化物流商贸集群,促进港口流量稳步增长。融入南通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临港制造业和港口物流服务,鼓励森松、力威等企业建强海洋产业创新平台,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海洋强市,全面提升开放能力。如东加快释放“蓝色引擎”强劲动能,建强海洋产业集群,更深层次融入南通“海洋强市”建设,策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借势借力破解人才、技术、资金等瓶颈制约,确保海洋生产总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抢抓上位规划政策机遇,加快新一轮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资源开发利用进程,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涉海材料制造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智能化、高端化、集成化发展,支持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产品技术预研及场景应用,加快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城、涉海材料先行区、海工装备新高地”。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完善洋口国家中心渔港和刘埠国家一级渔港基础设施配套,打造现代化渔港经济区。挖掘整合海洋文化、滩涂湿地、渔港风光、温泉康养等资源,打造“海洋温泉·如意东方”旅游品牌。

启东以海强链,持续完善“沿江创造+沿海制造”“临海前沿+内陆支撑”格局,以项目串珠成链、以园区聚链成群,筑牢“下一个千亿”的产业根基打造支撑力更稳的项目矩阵。锚定央企国企、知名外企、优质民企,探索“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广泛谋合作、结硕果。精准绘制海洋产业、低空经济等招商图谱,动态更新目标企业库,按“图”索骥、靠“谱”招商。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三张清单”强化项目问题收集承办、分类交办、协调会办、跟踪督办全链条闭环管理,推动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构建竞争力更强的产业体系。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产业专班机制,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锻造“生物医药就到启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产业地标。

探索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海门深入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专项行动”,树立全面对接沪苏的鲜明导向,更加积极到政策首创地、产业第一线、科技最前沿汲取智慧、链接资源。主动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密切关注上海、苏州地区“十五五”规划,精心谋划海门“十五五”规划,积极推动海门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各类规划融入大都市圈规划体系。要发挥海门区位、空间、资源、成本等比较优势,积极策应沪苏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深化与虹口、宝山、嘉定、太仓、临港集团对接,全覆盖开展在沪名企、名校、名院(所)敲门行动,加快导入更多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金融资源和市场资源,全面打响“投资海门就是投资上海”招商品牌。聚焦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持续用力打造与上海、苏南同城同质的创新创业、就业就学和生活休闲环境。

本报记者 赵勇进 陈嘉仪 徐书影 黄海 陈静 徐爱银 黄艳鸣 黄天玲

2025-01-03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4875.html 1 3 奋斗开新局 “七虎”怎么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