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群众沟通时,有时会遇到不理解和抵触。他们对我们的建议心存疑虑,甚至产生误解。但我明白,他们处于困境中,情绪难免激动。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要用真诚和耐心化解疑虑,赢得信任。”说这话的,是我市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的一位律师志愿者。
她的名字,叫朱一葵。她在2024年4月加入了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
志愿服务队成员是因共同使命而汇聚的。可以说,每一位志愿者都怀揣着为公益而跳动、为社会而奉献的心,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正是在全体志愿者的坚持与努力下,2024年市级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参与化解的68件疑难复杂信访事项中,无一例越级走访或缠访闹访,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这既是朱一葵的心语心愿,同时也是她的人生感言。
这样独特而难忘的经历,让朱一葵感到十分的欣慰,她直言这是她生命中的一笔精神财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我市诞生不久的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像朱一葵这样的队员,在无声的奉献中,如一只只小小萤火虫闪耀出迷人的温暖光芒……
社会矛盾纷繁复杂。为了满足信访工作对积案化解的迫切需要、回应人民群众对释法明理的殷切期盼,市信访局创新工作思路,首创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打造一批“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工作品牌,使信访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旨在完善多元参与信访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来了,来了!
从法院、检察院的退休领导,企业界、律师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的学者教授,到资深心理咨询师、资深记者,热心公益的社会工作者及“五老”人员……他和她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加盟到这个光荣的团队,带着对社会的深情厚谊,凭借各自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用专业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用丰富经验为矛盾化解提供良方。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人们看到,她们作为中立的第三方,秉持一颗火热挚诚的公正之心,以专业视角审视解析矛盾,以客观态度剖析棘手难题,一个个,都成了预防矛盾激化、化解社会纠纷的“缓冲带”和“减压阀”……
既是信访工作“左右手”,又是人民群众“贴心人”,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成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法律的尺子丈量正义、用情理的温度融化寒冰,以公信铸就和谐、以专业化解纠纷,在一次次的情绪疏导、教育引导、思想开导中,促使信访群众情绪淡化、思想转化、矛盾钝化,以爱与责任让信访工作充满人文关怀的温暖,成为社会矛盾“灭火器”和社会和谐“播种者”。
你知道什么是“四千”精神吗?对于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队员来说,那就是:千言万语释疑解惑,用耐心与智慧点亮群众心中的灯塔;千方百计化解矛盾,用创新与勇气打破矛盾的坚冰;千回百转事心双解,用真心与诚意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千辛万苦共建和谐,用汗水与奉献书写社会稳定的华章!
“杨大姐工作室”,是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强化品牌打造的“经典”之一。
退休了,人生进入“黄昏季”,享受“夕阳红”是必选题之一。然而,退休后的杨立娟和四位老同志办起了“杨大姐工作站”;这一办,哎哟喂,很快在我市海门区常乐镇遍地开花!1家成了25家!
“杨大姐工作室”充分发挥地熟、人熟、事熟的独特优势,秉承“三颗心·二个意”的核心理念——不忘初心、保持耐心、秉持公心,用“诚意”拉近距离,用“善意”温暖人心,心贴心了解群众意愿,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实打实解决群众问题。
从做好“规定动作”,到创新创优“自选动作”,化积案、攻难案、破陈案成了衡量群众工作志愿服务队成效的“金色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