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阅读

此曲无意有人传

——评王子和《沙白传》

□周蓉

一般来说,传记作者选择自己所为之立传的作家,大多会跟自身的学养、智识、研究兴趣、学术谱系,乃至世界观、人生观等,有某种程度的重叠或契合。作家以自我个体代表的整个世界,对写作人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和诱惑。他们于是立誓用手中之笔,借助各种道具——他者评价、报道传说、文字记录等,试图搭建还原作家的生命本貌。在孜孜矻矻的专注书写中,让当下的被展开,遗忘的被打捞,逝去的被记住,存在的被尊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子和用56万多字的雄浑之笔,写下的正是对沙白这位在中国新诗发展流变史上严重被低估的一位诗人的重要证词。

伽达默尔曾说,“如果我不为正确的东西辩护,我就失败了。”对王子和来说,他集沙白弟子、沙白精神情操的景仰者和文学创作的追随者于一身,三者的合力拉扯必将对王子和传记写作的文风气度、语汇腔调、行文措辞等,构成不可避免也难以避免的影响。

一个人的精神属性和灵魂空间,反过来如何制约或决定外在的文字走向,是纯粹或尽量理性旁观,用冷静疏离之笔绘就作家的世间人情;还是纵身一跃,以赤子之心,以毕生之力,彻底地感受一遍作家的传奇人生,然后为他写下正确的辩护词?

王子和选择了后一种。

这是一个以心灵血肉有意与外在世界遭逢和碰撞的人,是鲁迅说的那种“不是隔岸观火,而是将自己也燃烧进去”的人。整部《沙白传》充满了烂漫洒脱的青春气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具王子和个人风格的,蓬勃昂扬的“青春史诗”。

青春是一个人精神燃烧的起点,但它又不会简单地与年龄相辅相成。它可以始于少年而延至终生,也可以短短一瞬归于沧桑。它和年轻不同,年轻仅仅意味着生理年龄的小数字。如今一部分的年轻作家善于在既定的文学规则内写着我们积习见惯的“成熟”叙事,满足于写出更多能博人眼球的“排榜文学”,写作日益臣服于现有的语言秩序,年轻的身体,暮气沉沉的文字,回避崇高,拒谈远方,连带着爱与期待也日益萎缩。

王子和却能逆流而上,以年长之躯召唤出青春之魂。五十多万字如何安放处置,对任何一个写作者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老夫聊发少年狂,王子和以“情”字贯串全书,这份“情”的解读也自有它丰富涵泳的层次:尊师情、怀友情、诫己情,感恩、欣赏、敬重、遗憾、自愧……种种复杂心绪如万川合流,汇为一股明亮爽利、刚柔并进的青春诗情,成为行文推进的核心内驱力。

写沙白徜徉山水秋光之间写下诸多抒情短诗时,作者行笔是“满院茶香敲句稳”的闲淡;写沙白青年时入列成为诗歌战线上的尖兵时,笔锋流转,英气勃发,“剑花秋莲光出匣”;写到沙白在望九之年仍笔耕不辍时,那种尊敬又自豪的情感盛大浓烈,大有一种“须信百年俱是梦,天地间,且徜徉”的燕赵侠气……

王子和本身即为诗人,诗人写诗人,这是两颗诗心的寻找与对撞。倘投诸浩瀚的诗歌宇宙,这其实也是两颗星球的吸引与靠近。

王子和不仅以文字见证沙白的诗情,更让读者相信,他自己的文字本身,就是一首首诗。他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文体,其极致处,何曾下于他传记中的磅礴诗意。

如是观之,在《沙白传》的写作中,王子和从没想过将自己隐身其中,成为一种“无我”的叙述。相反,从序章起,他就将自己投掷其中,使此书成为一种彻底的“有我”书写。更有甚者,在沙白的某些人生片段与作者的生命体悟产生一种高度契合时,作者会放任第二人称视角的出现,以“我”对“您”的声声追问与抒情赞美,成为全书中别具一格的“他者”之声。“我”“您”“他”三种叙述声音交相辉映,共同重构了沙白的生命之屋及文学高地,也使之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参照。

谢有顺在《重构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中曾提出,“希望找出中国现当代小说中不大被人重视的叙事潜流——那种用灵魂说话,用生命发言,用良知面对世界,超越世俗道德判断的写作。”事实上,倘将此希望与祝愿放诸传记文学写作中,也丝毫不悖违。

中国文学的写作,向来有一种传统,强调作品背后要站着一个人。这是文学与人生相通的第一要义,也是文学与人生互为观照的一种写作伦理。归根结底,文学作品不仅关乎结构与形式,也关乎作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评价。而《沙白传》的背后,站着的,不仅有沙白,也有作者。他们的合体,将《沙白传》悉心照亮,反过来,《沙白传》也为他们的身影照上不灭的光芒。

行文至此,忽然有些明白王子和为何要以“归乡·诗声朗朗入童心”作为全书的终章。它不仅是对初章“忆少·桑梓育种待花发”的呼应与闭环,更是对全书纵情挥洒、酣畅淋漓的行文节奏的一次终极控制。正是这种速度上的牵引,使得终章成为一种温柔的缓步,这种温柔承接着前文的激昂,同时也覆盖了前文的激昂。因为在此前26章中所集聚起来的繁盛充沛的情感,其实已经不堪重负,它们需要一个抒情的温柔段落来结束强大的高潮,因为激情需要获得拯救。

正因此,这幕终章带着老牛垂眸的温柔与慈悲,成为对整个叙述的酬谢,就像,死对生的酬谢。

2025-02-07 ——评王子和《沙白传》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8309.html 1 3 此曲无意有人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