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民间写真

春联年年 有新意

□孙同林

春联是一首春天祈福歌。

自古以来,写春联、贴春联是国人过春节重要的仪式之一。旧时,从城市到乡村,写春联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经历的过年仪式,即便不识字的农人,也要上街买红纸,请人书写春联,不拘书体样式、不限于水平高低,追求的是喜闻乐见、雅俗共赏,人们通过写春联、贴春联传递一种美好的祝福,营造出红火热烈、喜庆祥和的节庆氛围。从内容看,春联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用精炼的词句表达情感。最常见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些,是对天地人神的颂歌,也是对新一年家庭和事业的希望与祝愿词。

近些年养成了一个习惯,过年后,出门拜年,一路走一路看,看各家各户门上的春联,欣赏其内容和书体,分明是一种审美享受。春联中,有的是秀气清丽的楷书、有的是灵动飘逸的草书、有的是古朴庄重的隶书,当然,也有一些是小孩子所写,字体虽然稚拙,却充满了孩童特有的意趣。从某种意义上说,写春联、贴春联既是年俗,也是一场围绕文学和书法展开的全民美育活动。

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年,语文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是春节期间收集春联。我们就利用寒假走亲戚的时候留意人家门上的春联。春节前注意人家大门上残存的旧春联,如果一时纸笔不方便,就默读几遍,记在心里,回家后立即抄写在作业本上。年后到人家拜年,就特意带上纸和笔,趁大人跟人家寒暄的时候,我去将大门上的新春联抄写下来。长辈们瞧见后,称赞我爱学习,长大后一定有出息。听了后心里便有一种开心得意。开学交春联作业,我交了20多副春联,是班上最多的。那次,老师给我们讲了后蜀孟昶写下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故事,春联这一年俗文化的种子正式在我心中萌芽。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春联的内容在不断更新。20世纪50年代,常见的春联有“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讴歌新春天”之类的句子,表达了翻身人民的喜悦和感激之情。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成为春联的主旋律,比如“改革春风吹绿大地,四化宏图照亮神州”等等,内容无不呈现出赞美改革、讴歌开放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致富光荣”的意识深入人心,出现了“春夏秋冬行好运,东西南北聚宝财”“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等春联,反映了人们对致富的渴望。

那年,家里新建了房子,春节前,我特地赶到镇上买来红纸,自己撰写了一副春联:“新年新屋新气象,好庭好院好风光。”

如今,由于图方便省事,已经很少有人贴手写的春联了。不过,每年春节,我都会约上几位书法爱好者,一起下乡为村民写春联、写福字,无偿送给村民们。同时,还时常在微信朋友圈晒晒贴在大门上的春联,那红彤彤的春联成为一个个跳跃的春节文化符号,喜庆吉祥,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传递着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憧憬。

2025-02-1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8701.html 1 3 春联年年 有新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