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民间写真

中公园旧事

□魏登宝

关于中公园,现在的南通人知之甚少,听说已经列入市政改造工程,不久,南通又会多一处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南通景色秀美,许多美就来自濠河,“城在水上坐,人在画中游”,据说,濠河的成因是当年修筑城墙时就近挖土,低凹处被江水灌入自然形成了护城河,有了河便有船行驶,久而久之,由于泥沙淤积、影响航行,就要挖河泥疏浚,挖出的河泥堆积多了,就形成了小岛。张謇先生主张要提高人的文化素养,而修建公园是陶冶人的方法之一,他于是大兴土木,兴修了东西南北中五座公园,中公园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去中公园必须从西公园的一座小桥前往,中公园四面环水,是一个方形的小岛。据记载,当年的中公园,极具江南园林特色,是五个公园中最美的一个,楼台亭阁俱全、回廊周建、花木茂盛,非常适宜文人雅士在此相聚品茗观景。园内北有厅堂,西有琴房,还有各种乐器陈列,供人练嗓清唱,以假山为阶梯攀登至阳台,在平台纳凉赏月,四季皆宜。各处室内布置典雅清新,名人书画琳琅满目,张謇书写的对联、匾额、堂名随处皆见。中公园虽然不大,但布局精致、景色迷人,是那时南通城最具文化气息的园林式公园。

日寇占领南通期间,民不聊生,公园疏于管理,名贵字画大多被洗劫一空,公园中杂草丛生、树木凋零、楼台破损、假山倒塌,一片荒凉。抗战胜利后,西公园损坏的小桥被拆除,岛的南面筑了一条堤埂与濠南路相连,与南公园“门当户对”,成了现在的样子。

解放后,中公园成为“少年之家”,是培养少年儿童各种兴趣活动小组的场所,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曾经在“少年之家”参加过“航空模型”“国际通讯”和“米邱林”小组的活动,特别是参加由苏联生物学家米邱林命名的活动小组后,学到了很多知识。中公园里有几棵葡萄树,藤盘在回廊的架子上,由我们“米邱林”小组管理,收获时葡萄又大又甜又多,除分给其他活动小组尝新外,我们每人也分了不少,带回家给左邻右舍品尝,大家都说好吃。

小时候听父亲说,中公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民国时期,如皋有个男子孤身一人,养了一条狗,与其相依为命。后来男子被人谋害,被草草掩埋,狗狗静静伏在掩埋处几日后,居然跑到警察局门前哀嚎、狂吠,起先大家也没有在意,三天后那狗竟然去拽咬警察的衣角,警察觉得奇怪,就跟着狗走,被带到一荒郊河边,狗用前爪刨一以新土掩盖处,后来竟刨出一男尸,警察据此调查破获了一起谋财害命案,将凶手绳之以法,这只义犬终于替主人报仇雪恨。这下这狗狗名声大噪,被安置在中公园的后厅供人看望,参观者络绎不绝,每天人头攒动,就连周边城市的人也纷纷赶来一睹义犬的“芳容”,连续半年不衰。后来狗狗被妥善安置直至去世。据说,上海一家电影公司为此曾来南通拍了一部电影叫《义犬复仇记》,并在全国上映。

2025-02-11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8705.html 1 3 中公园旧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