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波
去年,我国提出要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南通主城崇川积极行动,聚焦养老托育、家政便民、体育健身、社区助餐、儿童托管、文化休闲等居民的“急难愁盼”,积极盘活利用社区里的存量空间资源。通过新建或改造,目前已有20个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2月10日《南通日报》)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空间。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解决民生痛点的“精准之笔”。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的当下,“一老一小”的照护问题成为众多家庭的烦心事,而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正好能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上海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让老人居家养老更方便;南京的社区育儿园,为家长解决了临时照护孩子的难题。这些设施就像嵌入社区的一颗颗“螺丝钉”,精准地将服务拧进居民的生活需求里,有效提升了社区生活的幸福度。
扎实推进这一建设,也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关键一招”。将公共服务资源有机嵌入社区,能让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享受优质服务,大大降低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成本,实现养老托育“离家不离社区”,解决好群众的接送、跑腿之难。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下基层、进社区,使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可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然而,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社区空间有限,如何盘活已有设施、释放空间存量是一大难题。一些社区存在设施利用率低或被闲置的情况,需要深入挖掘潜力,合理规划布局。另一方面,服务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也有待提高。不同社区的居民需求各异,要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及结构变化等,提供精准化服务,避免“一刀切”。同时,还需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服务模式,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让社区嵌入式服务保持旺盛生命力。
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需多方发力。首先要强化规划引领,以城市为单位整体谋划,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推进,结合城市体检、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科学规划设施的布局和功能。其次要坚持需求导向,充分了解居民的需求,优先和重点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急需紧缺服务,逐步补齐其他服务。再次要创新运营模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样化运营模式,实现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让居民放心享受服务。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让社区成为更好承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家园,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