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佳琪
近日,我市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暨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大会,以新春第一会的奋斗姿态,展现南通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的信心和决心,全面吹响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冲锋号角。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南通现实所需、前途所在,也是优势所定、使命所系,需要我们应势而动、乘势而上、聚势而强,推动全市制造业规模和质量迈上更高台阶,以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再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历史荣光。
新征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近代第一城”迈向现代工业名城,奋力挺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强城市,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南通必须坚定不移走制造强市之路,找准切入点、下好先手棋,在“智”“新”“项”三方面精准发力,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脚步变得更加铿锵有力。
逐“智”,赋能产业能级提质增效。重塑传统产业发展新优势,建设中小企业数智赋能中心,积极布局共享式智能工厂,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引领产业链上下游更高水平协同,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实施制造业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等变革升级,持续开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供需对接,并对企业智能设备投入给予补贴,推进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升级。同时,在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上精准施策,更大力度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提升新兴产业贡献率和谋划未来产业布局。
向“新”,打造制造产业科创高地。加速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联合上海、苏州等地建立创新联合体,重点突破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领域关键技术,引进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共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落户一批补链强链项目;依托通州湾示范区和南通中央创新区,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医药等重点产业,破局开新,拓展未来产业赛道;围绕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构筑涉海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海洋装备之都、先进材料蓝海、新型能源绿岛”三张地标性海洋产业名片;深化产教融合,支持高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设置相关专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江海英才计划2.0”,靶向招引一批智能制造等领域领军人才。
招“项”,激活产业发展源头活水。始终坚持招商引资是永恒主题、项目建设是制胜法宝的理念,抢机遇抓招商,攻项目促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产业链、科技、资本、央企等招商上取得突破;用好“六个一”工作机制,重点服务一批产出效益高的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进程,全力破解障碍,推动一批在手重大项目快开工、在建重大项目快竣工。除了重大项目以外,南通也要注重招引培育极具发展潜力的专精特新制造业项目,以高质量好项目讲好高质量发展硬道理,以重大项目突破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
智数赋能,创新驱动,项目支撑,聚链成群。南通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作为长三角重要城市和制造业基地,我们要牢记殷殷嘱托,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着力构建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