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学与思

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及育人路径创新

眼下,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同时,各高职院校也面临生源危机和育人挑战,体现在招生存在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专业结构比例失调等方面。而且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缺课学生较多,出勤率不高,实训课较少,学生职业技能素质不高;师资水平不高,传统的本科压缩式教学方法相对落后,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模糊,课程建设未能与产业岗位相结合;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立足当下社会及产业背景,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创新及育人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值得思考。

高职院校可以从学生、教师、专业、学校四个维度出发,做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要、以专业为度、以学校为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其中,学生维度是教学模式的基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维度是关键,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专业维度是核心,强调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以及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学校维度是保障,强调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这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形成一个高效、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为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以学生为本,强化实践实训与学习资源开放

搭建创新实践实训平台。为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高职院校应积极建设创新实践实训平台,包括实验室、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模拟演练、项目孵化等空间,不仅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要着重强化与校外实体的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协同研发项目等合作模式,吸纳产业导师,促进资源整合互补,确保实训平台既贴近实际又具备高度的针对性,提升实践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首先,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践活动。其次,注重实践教学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加强管理和评估,着重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最后,激励学生踊跃参与各类技能比拼和创新创业项目,以赛促学,锻炼实践技能与创新思维,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适应力。

打造综合性学习资源交互平台。积极开发在线课程体系、数字化图书资源库以及学术交流社区等,拓宽学习途径和资源范畴。确保线上平台的持续开放与无缝接入,学生可以灵活安排时间,随时随地访问和获取知识信息。平台设计需直观友好,确保各年级、不同专业及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便捷掌握使用方法。平台内容需涵盖广且紧贴实际需求,定期更新与维护。为提高平台利用率,可将其作为固定指标纳入培养计划,促进学术氛围活跃与个人能力提升。

以教师为要,促进交流互助及教学方法革新

创建新老教师教学交流互助平台。创建涵盖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在内的新老教师教学交流互助平台,为青年和新入职教师提供学习成长的平台。新教师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实践实训方法技巧,更加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老教师也可以向新教师学习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动态、新技术新方法等,有效促进教师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助力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此外,还需加强学校相关部门对平台的支持和保障,提供必要经费和资源支持。

立足新兴智能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开展智能化教学,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体验,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灵活的学习方式。通过紧跟新兴智能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以专业为度,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构建校企深度协同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与企业携手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项定制班等多元化人才培养合作框架,确保学科设置与行业动态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职场体验,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专业对口的动力。为确保合作稳固与高效,高职院校需与企业建立稳固且长远的合作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责任。此外,加强对合作平台的监督与管理,确保评估机制科学严谨,切实保障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的身心健康安全。

制定以产业需求和就业岗位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致剖析产业人才缺口、企业招聘偏好、具体岗位职责以及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等,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针对各专业及其对应岗位特性,加强实践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紧密结合与相互渗透。加大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环节的监管,采纳产业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持续调整与优化。

以学校为营,健全教学管理及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全面且高效的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和教学流程,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加强教师考核制度的完善和细化,健全公正、透明的教师考核体系,从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师德师风等维度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注重将教学管理制度与学校其他管理制度相融合,构建一个相互支撑、协同增效的管理架构,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教学检查,细化教学评价,强化教学反馈,确保教学活动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全面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状况,有效采纳师生意见,保障教学质量与教学秩序。在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高职院校需秉承公正、客观的原则,确保监督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规避虚假信息或主观偏见干扰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评估及奖惩体系相结合,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作者系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讲师)

□马善云

2025-02-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9281.html 1 3 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及育人路径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