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他牺牲在新四军“北撤”后

□黄文龙

在斗争中逐步成长

周富元,1913年1月6日出生于如皋县江安区东张庄村二组一户农民家庭。周富元的父亲本是一位勤劳肯干的乡村农民,从做雇农开始,慢慢积累了些家产,到周富元出生时,家里已开起了香店、油坊和染坊,家道慢慢变得殷实起来。因此,周富元六七岁时,就被家中送进了学堂念书,稍大些,又到南通师范学校学习。

1932年,周富元毕业后,先后在西来、北元等地任教。到1938年,在家人的苦苦哀求下,周富元接手家中的杂货店,做起了小生意。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思想上发生了变化,同情支持革命,他一边经营家中的杂货店,一边积极参与乡里的革命活动。

1941年3月,新四军北上东进,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如西县政府成立,各区乡普遍成立农抗会,掀起减租减息的斗争热潮。此时,周富元被选任为江安乡乡长,他带领和组织老区的乡亲们全力支持抗战,送军粮、做军鞋、抬担架,妇女们送子送夫参军参战,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1942年初,周富元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出众的个人才华,被调任江安区政府助理员,并参加了苏中区党委党校为期6个月的脱产培训。培训回来后,周富元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配合当时反“清乡”斗争需要,团结带领乡亲们实行坚壁清野、藏粮藏草、保护公粮等行动,积极打击敌人,坚决进行保家乡、保人民的斗争。

因为周富元的出色表现,1944年初,上级党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他调任石庄区副区长。

就这样,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使得周富元逐步成长和成熟起来,从一个青年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干练的基层乡村干部,团结和带领乡亲们完成了党赋予的各项任务。

“南撤”途中被捕

1946年9月,在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后,华中野战军主力北上作战,整个苏中地区进入艰难的反“清剿”困难时期。

11月初,苏中行政公署一地委下达“内线坚持外线出击”的指示,如皋县区领导机构开始组织部分干部北撤。根据上级指示,如皋县委批准一些干部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暂至江南敌占区打“埋伏”,等情况好转后再回根据地,当时称此为“南撤”。准备南撤的干部均经组织审查批准并发给相应的路费和生活费。

时任石庄区副区长的周富元就是经组织批准南撤的一员,只是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们都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就没能再回来,途中落入敌人之手。

牺牲在反“清剿”形势好转的前夕

周富元被捕后,匪侦缉队将他带回到伪十二区区公所所在地周庄头村。为了从他嘴里了解我地下党员的名单及我方重要情报,敌人对他采取了种种残酷刑罚,但一句有用的信息也没有得到;他们又找来周富元的三姨娘劝说,周富元仍然坚决拒绝投敌。最终在正月十七(2月7日),周富元被敌人残忍杀害,牺牲时,年仅34岁。

在周富元牺牲后的1947年2月19日晚,苏中行政公署一分区特务团及周边如皋、泰兴县团,发动了著名的“周庄头战斗”,经过一夜激战,摧毁13个碉堡,击毙敌自卫队、还乡团多人,救出被捕干部群众100多人。周庄头战斗是华中野战军北撤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敌进攻,也是在反“清剿”期间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如皋军民坚持敌后斗争的勇气,如西地区坚持斗争的局面大为好转。

周富元牺牲后,是一位名叫周贵相的族人推着车去周庄头据点收的尸体。遗体拉回来后就埋在了周家菜园后头。

2025-02-1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9480.html 1 3 他牺牲在新四军“北撤”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