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阅 读

网络直播对音乐传播及古典音乐的影响

□于砚舟

日本学者毛利嘉孝的专著《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揭示了流行音乐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双重角色:既是对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也是文化实践中的抗争工具。该书还为理解流行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笔者作为古典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传播专业学习者,受该书启发,认识到现代社会在资本增值和音乐流行双重驱动下,网络直播如何通过创新形式重新定义演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音乐传播及古典音乐产生影响。

笔者在2021年就观看过某位旅美钢琴家参加的肖赛视频,那时评论区更多讨论的是其技术。2023年关注到他时,发现其已开通网络直播,内容大多是流行音乐、动漫主题曲和少量不完整的古典音乐曲目。近期,我又关注到他将举办巡回音乐会,票价之高让很多乐迷评价其“盈利倾向太明显”。由此,我又联想到国内某知名音乐学院一位副教授和一位博士同样在网络直播钢琴演奏,副教授的直播内容大多是古典音乐,只是很少完整演奏,博士则是演奏完整的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三位实力毋庸置疑的专业钢琴表演者从短视频平台直播从而变现的方式,引发我一些思考。他们在平台简介自己的名校背景,以明显区别于弹流行的一般演奏者,起到快速提高知名度的效果。直播、带货则是流量变现的手段。还使我思考的是,为何工作稳定、体面的这位副教授也做直播,甚至穿上了能够吸引流量的服装?

流量=收入,是现在大环境下被默认的一种公式,我认为可拓展为:资本=流量=个体收入。从古典音乐发展历史看,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音乐产业开始兴起,作曲家通过出售乐谱、音乐会演出等方式获得收入。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使古典音乐逐渐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中产阶级的崛起,对音乐的需求推动了音乐市场的扩展,促进了古典音乐的传播和普及。

21世纪,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更短小的音乐体裁——流行歌曲受到更广泛的喜爱,看起来有些冗长的古典音乐虽不再流行——即使为了在网络流行演奏时往往也不再完整,但也积累着一定规模、稳定的受众。古典音乐的演奏者需要长期高强度地练习,但很可能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都实现不了一次可以举办售票的独奏音乐会的机会。能力是一方面原因,需要足够的资金是更重要的因素。而且,音乐表演专业普遍被认为就业困难,网络直播不失为解决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

网络直播看起来是一个三全其美平台,即直播者积累关注度和资金、平台收割流量和打赏分成、观众听到专业从业者的演奏,但我也发现如下问题:一是直播内容与从业者长期练习的古典音乐关联性降低,更多是迎合流量弹流行歌曲、动漫主题曲,有可能引发古典音乐传播困难;二是直播需兼顾听觉和观感,把演奏场地从音乐厅搬到互联网,使直播者在展示专业能力的同时需分出精力进行妆造以求吸引受众,对外表关注引发的讨论有时会上升到人品高度,一定程度上影响观感和网络风气;三是从直播转向线下的售票音乐会,主播打着“专业”的名号演奏在大部分观众看来与“专业”相悖的曲目,会引起观众的不满。

音乐网络直播是时代发展和媒介变革的结果,从中获利无可厚非,但专业从业者如果都流向网络直播、追求打赏,昔日“甘坐冷板凳苦练基本功”会不会演变为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问题,昔日“专业从业者没有舞台机会”问题会不会转变为“没有能为舞台负责的专业从业者”的问题。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值得关注,专业院校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是否可考虑加入可迁移技能的培养,不至于学生在毕业时除了在极少机会的就业市场等待机遇而别无他法。(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学生)

2025-02-22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99937.html 1 3 网络直播对音乐传播及古典音乐的影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