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紫
中国自古都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所以搜索“贤内助”一词,定义都是专指妻子。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男女同工同酬,这种分工不太站得住脚了。虽然如今职场上还残存一定的性别歧视,但谁也无法否认,总体而言,我们在男女平等方面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
我的老家是上海。人们印象中,上海女性地位高于男性,最明显的特征是厨房里掌勺的大多是男人。这点在我家得到了验证,我父亲那代人,家里全是丈夫做饭;到了我们这代,虽然移居本城,丈夫们依然牢牢把持着炒勺。大侄儿去年结婚后,终于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们小两口都不会做饭,靠外卖续命。
虽然包办了厨房事务,其实不代表思想上摒弃了“男必须主外”。当年我二哥、二嫂下岗后二哥凭借技术,很快再就业,月薪在当时属于中上水准。二嫂在家赋闲了几个月,虽然家里经济状况因此拮据,但还算风平浪静。后来有个熟人看中了二嫂制作被套的手艺,打算请她去帮忙。原本是件好事,岂料二哥跑去将人家大骂了一通,搅黄了这份好工作。那位熟人对此难以理解,我心里很明白,那人给二嫂开出的每月工资几乎高出二哥一倍,二哥是担心“女强男弱”。然而十年前,他们还是离婚了,虽然二哥那次搅局不一定是主要原因。
近几年,妻子职务步步攀升,收入也大幅提高。我很快体验到了“女强男弱”带来的心理压力,不过我没有像二哥那样。这两年我承担了大部分家务,还帮妻子完成了一部分文字工作,助力她继续高升。我们的婚姻因此更为稳固,没有因为收入“倒挂”发生危机。
我有两位好友也遇到了类似情况。他们也都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并没有因此郁闷,因为他们都明白家庭是一个团队,只要有利于整体业绩提高,其他不必计较。
前阵子有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在校本科生、硕士生,都是女性多于男性。大数据表明,相当多的家庭已经或将要出现“女强男弱”的现象。如果我们抱残守缺,非得坚持“女主内”,婚姻难免出现震荡。
就在30年前,许多地方男人长期下厨房还被视为很丢脸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中谁下厨已经没人当回事了。“男主内”在技术层面已经没有太大问题,需要转变的只是观念。一个家庭,如果丈夫外出工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强,当然可以主外;假如妻子这方面更擅长一些,或者正好站到了职场“风口”上,男方配合让妻子更上一层楼,便是最佳选择。相信假以时日,“贤内助”这个词会被重新定义。告别了体力劳动为主的时代,“男女都一样”不再是一句口号,“贤内助”可以是女性,也可以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