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波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弘扬教育家精神,调动育人积极性,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对学生的深切关爱以及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教育工作者应当秉持的崇高精神境界,更是激发育人活力、提升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源泉。
教育家精神是育人的灵魂指引,凝聚着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从古至今,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育家们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他们不为世俗功利所动,将教育视为塑造灵魂、传承文明的伟大事业。如今,我们身处新时代,面对新的教育挑战与机遇,更需要弘扬这种精神,让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只有怀揣着这样的精神信仰,教师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倾注心血。
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活力。真正的教育家从不墨守成规,他们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勇于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径。在当今教育多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日益凸显,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当教师以教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会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潜能,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弘扬教育家精神,调动育人积极性,需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训体系。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师德楷模评选等活动,引导教师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让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教育情怀,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应给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鼓励他们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育人成果,让教师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认可。同时,政府和社会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价值,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育人工作中。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弘扬教育家精神,调动育人积极性,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就能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充满爱的教育氛围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创新的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