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阅读

小学生生活群像是什么模样?

□周建忠

王晓东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数学特级教师,印象中总是英俊潇洒,思路清晰,精神抖擞,言之有据。他的名师工作室,风生水起,声名远播,是全国十佳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虽然都在南通,虽然多次参加南通市的各级各类评审,但由于单位不同学科不同,我们常常是礼节性地闲聊几句,来往交集不多。最近几年,我的学生陈仲留主政启东中学,语文老师王凌华入选南通市名师培养“一梯队”,启东市实验小学陈金飞、汪东玮先后成为我的徒弟,与启东来往自然多了一些。

但我与晓东的真正熟悉,是源于他申报的省级前瞻性项目《“双减”背景下“6个1+X”区域课程群建设与实践探索》,机缘巧合,在省里网评、会评阶段,我都参与了这个项目的评审,大家高度肯定了它的探索性、实践性,认为肯定可以做出实绩。立项之后,晓东前所未有地重视,实实在在地研究与实践,大型研讨活动有16场之多,我也曾经现场参与过交流研讨,听说中期视导调研也获得好评,我由衷为晓东、为这个项目、为启东教育高兴。

当然,我也在一直思索、猜想、推究这个项目的价值、特色、创新之处?晓东的目标是:建构了“6个1+X”区域课程群,以面向“每一个”为准则,通过运动、艺术、书法、劳创、口才、研学等6个维度的生活化亲历行动,持续6年一体化培育,促进学生健康生活、优雅审美、砥砺创新、沟通表达、问题解决,责任担当,实现精神和能力双重提升,为学生未来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晓东的路径是:“6个1”亮色工程着力六个方面素养,培育学生良好的心性习惯和生活素养:运动养心,养成一个运动习惯,以健康体魄拥抱生活;艺术悦心,练就一项艺术特长,以审美眼光观照生活;习字修心,书写一手美观汉字,以笔墨气韵浸润生活;劳创慧心,制作一组创新作品,以创新灵感点亮生活;演说塑心,开展一席精彩演说,以自信表达面对生活;游学润心,进行一段研学旅行,以高远见识丰富生活。

我理解,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双减”,都是形而上的国家要求,我们基层一线的领导、老师,必须根据区域传统与特色,创造性地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不能停留在宣传口号、领导讲话、方案指导层面。尤其是一个区域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必须拿出一个可操作、有成效、有创新的工作方案。而晓东提出的建构了“6个1+X”区域课程群,就是他的应对行动计划。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就要研究它的实效,与原来正常的学校运行有什么不同?效果是什么?事实上,各种教育改革成效的滞后性、隐形性,往往不容易做出鲜明的对比,也不容易快出成果。但令人惊异的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切入,哪怕只改革一点点,效果立马呈现,而且成果丰硕。

那么,问题又来了:假如没有进行这样一个“6个1+X”亮色工程,与原来开设的体育、艺术、书法、劳动等课程的差别、出彩之处在哪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是对原有课程的内容、策略都做了改善与调整,增强了实践环节,突出了兴趣与意义。二是拓展到演说、研学,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注重素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具有整体性价值。三是将六项构建成一个课程框架,整体联动,互相促进,所以提出了“终身运动者”“优雅审美者”“快乐学习者”“砥砺创新者”“智慧表达者”“闲暇生活者”的培养目标,与网红校长唐江澎提出的“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其三。

其四,我们在实际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中,应该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能对某一种方式方法、对某一种探索设计,进行学理性推究理论性论证,既然没有一个方案是圆满的,也就必然回到循规蹈矩随波逐流的老路上,所以我很不赞成对目标构成、目标表述,包括子目标是四个还是五个还是六个的斤斤计较,而是要积极鼓励各种探索与实践。只要有效,就是好的,就要肯定支持。

其五,这个项目的研究,对晓东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一次挑战。所以,他要不断研讨,不断提炼、反复推敲,多元概括,我见证、参与了他与团队的层层追究、全面实践的过程,也是边研边做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思想升华理论抽象的过程,所以当他提出“启东市小学生生活群像”这一概念时,我真有点悲喜交集,如今,真正做一个项目,出一项成果,哪有那么容易,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探索、调整、否定、升华的过程。我由衷地为之喝彩点赞,有诗为证:

万里长江入海流,东疆早启解行舟。

诗书墨韵鸾翔远,松竹流泉虎卧遒。

心性习惯皆可塑,内涵素养好藏修。

精神鼎构兰芷茂,本领丰盈桃李收。

(《长出精神和本领》,2024年,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5-03-0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1378.html 1 3 小学生生活群像是什么模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