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阅读

打造精神避难所

□梅莉

读完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大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并不想听他教人怎么阅读,而是想看他如何评论这11位大师的。看完后,坚信一个自称“二流作家”的人,他的文艺评论无疑是一流的。

迄今为止,我读过五本毛姆的书,最喜欢的还是这部随笔。《月亮与六便士》也好、《面纱》也好,感觉除了故事好看之外,还有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轻蔑感,毛姆或多或少是厌女的。比如《面纱》里的凯蒂是个愚蠢又肤浅的女子,男主对她说:“我知道你愚蠢轻浮,没有头脑,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的目标和理想既庸俗又普通,但是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但是我爱你。”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不就是现在所说的“男凝”吗?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更是借男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口吻说:“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才没有耐心做她所要求的伴侣、帮手呢!”

后来看毛姆传记,了解到他曾被心爱的女人狠狠伤害过,甚至慢慢改变了性取向,也就能理解了。毫无疑问毛姆既聪明又有才华,讲故事高手的他深知怎么用技巧与哲思写成一部畅销小说,有时过于成熟与老道反而感觉不到他的真诚。但《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不是,读来不免感慨,原来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苦难,对大作家而言,文学是他们的避难所,是救赎与出口。当然,对于从小因父母双亡而寄居在叔叔家,因压抑而患上口吃的毛姆来说,阅读无疑也是他的避难所。他通过大量阅读大师的作品和他们的传记,进行深入考究,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将名著背后的名家拉出来展示给世人。当然,他用了很多看似绯闻八卦来吸引读者,除了增加趣味性之外,也从侧面反映作家性格中与其作品存在的某种关联。

毛姆延续一贯的毒舌风格,书中写托尔斯泰曾为“身材矮小,相貌平平”而苦恼,就像“可怜的司汤达一样只好以着装讲究来掩饰相貌的丑陋”。我看过老托的照片,印象中并不丑,又好奇地去搜司汤达照片,嗯,不好看。大作家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卑之处吧。他写福楼拜因为很早就患有精神疾病而不得不吃镇静药导致性冷淡,无意追求爱情而全力投入到文学事业中。他还把作家分为天赋型与努力型,代表人物分别是托尔斯泰与福楼拜。恰好这两位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几乎不分伯仲。原来就算一个人没有天分,但他终其一生去努力的话,也是可以在那个领域达到天花板级别的。当然,在这二位中,我更羡慕老托,毕竟一个家境优渥、身心健康(老了才疯的)、又才华横溢的天才小说家无须经历人生太多的苦难,就能写出一部部经典巨作,应是上苍偏爱了。我很好奇毛姆会把自己归为哪种类型,如果他以笔下的这些大师作为对手的话,那也难怪自称是“二流的作家”,因为对手实在太过强大。

毛姆认为作品与作者要分开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写作天才更是个爱赌博又滥情的神经质男人,巴尔扎克的高产是源于巨大的债务压力。最可怕的是巴尔扎克,一直追求奢靡荒诞的生活,母亲曾数次变卖家产来替他还债,但母亲晚年因生活困窘写信向他求助时,他根本不理,还在生命最后一刻说母亲毁了他。毛姆认为这令人震惊,因为明显是他毁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他如此评价巴尔扎克:“我个人认为,最好还是承认他的确自私自利、寡廉鲜耻,并且相当不诚实……”书中他唯一不那么毒舌的是谈及简·奥斯汀与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奥斯汀小姐言辞犀利,幽默感绝佳。她既爱笑,也爱逗得别人开怀大笑。要让一个幽默家把他或者她想到的有趣的话憋回去,那未免也太难为人了。何况只有上帝才知道,想要不带一点恶毒地逗乐儿是有多难,人类的良善品质里可实在找不着什么乐子。”也许是惺惺相惜,毛姆喜欢的还是与他同类的作家:幽默、犀利,拥有极强的可读性。

书中还透露小说家耗时耗力去创作一部作品,遇到创造力衰退时,也只有硬着头皮写下去。他们还会因为出版社要求写满一定的页数,所以不得不将一些内容注水来拉长小说的长度。因此,他提倡跳跃式阅读。这点我很赞同,因为我经常跳读,但这样也有缺点,会错过一些知识。但他对《傲慢与偏见》是真爱,说这种引人入胜的小说,连一个字都舍不得删,对节奏异常紧凑的《包法利夫人》也很难删减……意思是这样的书就不能跳读了。

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是的,父亲重病时,我是靠读《圣经》撑过来的。疫情时,有个感染病毒的青年躺在病床上戴口罩阅读的照片曾广为流传。在人类遭遇巨大的灾难时,读书是一座避难所。其实人人都需要一座精神上的避难所,不一定是阅读,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事物,以此来对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2025-03-1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1986.html 1 3 打造精神避难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