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解锁新“花”样
“春天的滨江梅林春晓,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12日下午,38岁的摄影爱好者苏丽梅冒着时有时无的小雨,赶往梅林春晓拍摄早春红梅,“拍完沾着水滴的梅花,再和好友相约到‘滨江·幸福驿’喝咖啡,边看书边欣赏江景,惬意!”
进入三月中旬,滨江梅林春晓成了市民们眼中迎春、探春、赏春的不二之地,人气火爆。但春日烂漫,不止藏于这一处梅林。在军山,二月兰花开正浓、摇曳生姿,汇聚成一片紫色海洋;在啬园,郁金香花似王冠、叶子似剑,像一位位仙子般亭亭玉立;
在狼山,垂丝海棠渐次开放,将春天的故事娓娓道来……
“春天的通城很美。”通大学生小李说,来自河南的她很喜欢这座“花园之城”,这也是她决定明年毕业后留在南通的一个理由。
“文旅融合是‘春日经济’重头戏。”五山公司市场经营部成莹介绍,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将花季美景与休闲文化相结合,推出一系列特色文旅项目。譬如,通过国风艺术的表现形式,提供沉浸式赏花体验的狼山牡丹节;整合二月兰、“茶文化”主题、树屋营地等元素,打造集赏花、采茶、露营为一体的军山春日踏青活动;啬园郁金香花展及玉兰湖别具一格的垂钓新天地、休闲木屋等。“我们将不断解锁新‘花’样,打造多样化体验场景,做长产业链。”
餐桌上新“春之味”
春天万物复苏,美食也是层出不穷。
“还有什么比春天的荠菜更美味的?”说起“春之时蔬”,在市区一家国企工作的许建明坦言,在他家的餐桌上,几乎顿顿少不了荠菜,“春天的荠菜口感清脆,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着实是不可多得的佳肴。”
另外,自称是“美食爱好者”的市民蒋斌告诉记者,一到初春时节,他就急不可耐地到农贸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香椿,再贵也不心疼:“开春时的香椿芽叶肥厚娇嫩,用开水焯过后淋上些许香油,一口咬上去,独特的香气让人久久回味。”
通农物流一位工作人员证实,开春以来,荠菜、香椿等南通人喜欢的时鲜蔬菜销售火爆,几乎供不应求。
民以食为天。除了市民餐桌,南通大饭店、有斐饭店等“老字号”餐饮企业也纷纷推出“新品春菜”,为市民提供一场场舌尖上的盛宴。
“说到春菜,南通的海鲜当仁不让。”苏宴餐饮负责人曹伟介绍,带籽的小黄鱼、梅子鱼向来是市民们的最爱,“天下第一鲜”文蛤更是不遑多让,本港竹蛏同样鲜透舌尖。“我们饭店主打融创菜,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创新,巧用传统食材尝试新搭配、新烹饪,显著增加了营业额。”
锚定“春日经济”,南通市饭店与餐饮业商会也在行动。商会秘书长顾建华介绍,“商会通过多种形式,动员全市餐饮企业深挖春之韵味,让通城百姓无须远寻,就能感受春天独有的美好滋味。”
“春衣”换季焕新忙
衣食住行,衣服消费排在第一位。12日下午,记者在市区八佰伴、文峰大世界等商场进行了走访。手里拎了整整两大包新衣服的市民沈小梅笑着告诉记者:“这些衣服都是我年前盯上的。现在大换季,果断出手。”记者注意到,为了吸引消费者,大大小小的商家都攒足了劲。“春季C位、踏青必备”“春日好礼、打包春日”“春季上新、买一送一”等广告随处可见。
在印象城的迪卡侬店内,当班营业员介绍,开春以来,户外冲锋衣裤、越野跑鞋等销量显著增加,从徒步、骑行、钓鱼到露营,在不同户外运动消费场景的带动下,市民选购“春衣”时,对防晒、防雨等功能性的需求明显提升。
“要促进‘春日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深入探索,拓展延伸‘春日+’消费场景,同时研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打造有吸引力的品牌IP。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广等策略,让‘春日经济’更有生机和活力,助力全年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市商务系统一位专业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 周朝晖 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