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芬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今年党中央发布第13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党的领导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重视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实现了亿万农民翻身得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组织农民进行艰辛探索,1953年中共中央成立农村工作部,并召开首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方向,强调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目前全党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党领导农民勇敢迈出农村改革步伐,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保障。乡村全面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利益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从南通发展实际来看,凡是发展得好的村庄,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效能。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真正成为战斗堡垒,要着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注重选拔培养高素质的党组织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使之成为引领党员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主心骨,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的前沿阵地。
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因素。扎扎实实把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直面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补齐当前基层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短板,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围绕解决乡村全面振兴的难点堵点、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带领发展和服务能力强、有一定政策水平、善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坚持以工作实绩为导向,在强化正向激励上下功夫,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切实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到实处,激励基层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完善系统化、经常化、实战化培训机制,全方位、大规模、立体式开展主题培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履职能力。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储备,如海门区探索实施定制村干计划,加强定向委培,为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持续深化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环境。
(作者系南通市委党校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门区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