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时评

做好自身体重管理 共筑健康中国未来

□陈海燕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用7分钟聚焦体重管理,并明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这一消息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国家不同意你胖”“国家喊你减肥”等话题虽带有调侃意味,但作为普通民众应深刻认识到体重管理背后的重大意义。

《2025世界肥胖地图》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有41%成年人达到高BMI。《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也披露,2018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肥胖问题也日益突出。2024年5月第十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科学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和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青少年肥胖率呈逐年递增态势。这些数据警示我们,我国超重肥胖率居高不下不容忽视,现实严峻。

体重管理绝非仅关乎外貌的“面子工程”,而是紧密联系着个人健康的“里子大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体重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部分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些疾病,正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因此,体重管理无疑是守护个人健康的关键防线。

当个体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时,就是在为自身健康筑牢根基,降低患病风险,提升生活质量。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负责,更是对健康中国建设的积极贡献。健康中国,是由无数个健康个体组成的宏大愿景。每一个人都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参与者与贡献者,个人的健康选择和行动汇聚起来,就会形成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在“体重管理年”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要强化体重管理意识,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应做到合理膳食,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营养且低热量的食物,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品的摄入,控制每餐的分量,避免暴饮暴食。在运动层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制订运动计划,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也可适当安排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新陈代谢和激素平衡,对体重管理同样具有关键作用。

当然,个人做好体重管理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国家及相关部门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开展“体重管理年”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重管理的良好氛围。还应进一步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管理门诊,为受体重问题困扰的居民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鼓励各单位组织健康讲座、举办体育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社区也可发挥积极作用,开辟健身场地、组织健身活动,方便居民运动锻炼;普及健康饮食知识,引导居民科学饮食。

体重管理既是个人对自身健康负责的体现,也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实际行动。国家的关注与推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每个人应积极响应,“管住嘴、迈开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体重管理,以健康的体魄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健康生活。

2025-03-25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2957.html 1 3 做好自身体重管理 共筑健康中国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