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张詧、沙元炳 合修“利民新闸”

□彭伟

关于利民闸旧事,“江海文化丛书”《白蒲》明确记载:1923年,白蒲(位于南通、如皋交界处)大雨,上游农民开坝泄洪失败,引发水灾。两地民众数千人,聚集坝上,准备械斗。后经张謇、沙元炳两位乡绅考察调解,才化干戈为玉帛,修建利民新闸。有此依据,王小星等如皋文史研究者又走访当地民众,写出《“利民新闸”见证张謇、沙元炳为民情怀》《李家桥,一座乡村市镇走向“冷清”的背后逻辑》《正如张謇之于南通,每个如皋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沙元炳”》等文,认定沙元炳出面恳请张謇参与调停,从而评骘:利民新闸事件始于1923年,终于1925年。

2024年冬,我前往下原白李河附近,请友人拓下“利民新闸”碑,以作保存。此碑为混凝土材质,高2.45米、宽0.95米、厚0.15米。邻近农户出于爱心,早年于附近水渠中挖出此碑,存放宅边。经年累月,风吹雨打,“利民新闸”四字尚可辨认,上下两款小字,已有磨损,漫漶难辨。上款隐约可见“民国十四年”字样,下款为“南通张□谨□”。

笔者向《白蒲》编者刘政老人请益,张謇来如调停一说,出自何处?他表示民间相传而已。又有南通赵鹏老师赐教,笔迹可见“利民新闸”碑为张詧(张謇兄弟)书作。张詧曾任南通水利会会长,由他出面调停,不无可能。

近年来,笔者数次查阅旧时报纸,获悉赵老师所言极是,利民新闸修建的时间、缘由等,都与上述书文、民间传闻,大相径庭。1923年6月12日《新闻报》刊出《筹议改筑利民新闸》:李家桥利民新闸,为通如境上泄水要道,关系农民水利甚巨。前秋经两县莠民挖毁后,迄未修复。近来闸底浮泛青沙,非设法修补不可。通邑水利会曾拟具改筑三孔大闸计划。刻闻如邑官绅主张仍建一孔大闸,并已联络筹议进行矣。

重修利民新闸源自1921年秋天,通如两县民众破坏了利民老闸。同期《张謇日记》未录白蒲李家桥等事。时至1923年,闸底已经发现沙子,不得不修建新闸。不过两地又为修建几孔新闸,产生了严重分歧。彼时,如皋平民社学子提倡保护平民利益,十分关注此事。是年8月某晚8点,魏建功、范用余、陈启泰、季云前往陈端家中,希望陈端前往南通交涉,务必保护如皋人利益。陈端为如皋丁堰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张孝若(张謇哲嗣)密友,与沙元炳长子为亲家关系,曾任甘肃省财政厅厅长等职。陈端说明通人要求修筑三孔,每孔一丈二尺,避免船只通过,如皋人希望中孔改为二丈。陈端又说他为通如双方邀请的第三方调停人,但一定以如皋利益为重。当晚,他还陪同魏建功等人前往沙家河塘,拜谒沙元炳。9点,到达沙家,沙元炳因为脚病,已经就寝。第二天早上,魏建功等人又前往沙家,沙元炳态度坚决:“此事关系皋邑商业,决不容丧失利益也。”关于孔洞之争,渐入胶着状态,同期《张謇日记》对此只字未提,倒是1923年11月23日《新闻报》又刊《改筑利民闸之波折》:通如境上之李家桥利民闸,在两年前曾被乡民聚众扒毁燕尾。嗣即略加修理。早有另行改筑之议,唯因费□未果。两县水利会鉴于连年夏秋水发,宣泄纡缓,应即赓续前议,以保田畴,通邑主张改筑三孔闸,每孔一丈二尺,如此对于航行及出水两方面,均甚适宜,且工程亦可坚牢。如皋前主一孔制、近拟依从三孔制之主张,唯中孔须宽二丈,边孔各八尺。刻已商同通邑水利会进行,其兴工尚遥遥无期。

关于孔洞之争,如皋起初坚持一孔,后同意三孔,但中孔要大,与陈端所述相仿。更为重要的是,这则新闻明确点出调停的主角是通如两地水利会,与张謇尚无直接关系。孔洞之争直到约一年后,才有结论,可见次年的一则报道:李家桥利民闸,上通运水,下贯江潮,关系农田及航业甚巨。惟该闸向衹一孔,已被乡民扒毁,启闭失效。通水利会张会长退庵暨如水利会沙会长健庵,近曾邀集两县官绅勘议,决定改建三孔混凝土大闸。预计三孔出水宽度五十尺,依实测之洪水位假定每秒钟流速四尺,其流量可得二千五百八十立方尺,估计工料银三万三千一百余元。现由两水利会委派于树椿、冯旦驻工程□办理,并函请两县署会衔布告,先行筑罢排水。闻所需建筑费,由两会及大达公司分担云。

显然重修利民闸的历史功臣首推:张詧(退庵)、沙元炳。而且两会出资,倒非《“利民新闸”见证张謇、沙元炳为民情怀!》所言南通、如皋两县政府出资。修建人也非等闲之辈。于树椿为光绪三十三年南通师范学校附设测绘班毕业生,可谓南通本土培养的测绘人才。他还追随张謇,前往南通、海门两地交界处开展勘测工作。冯旦,如皋人,生于清末,毕业于河海工科大学,曾任江苏省建设厅指导工程师。两人采用当时先进的混凝土材质修筑新闸,故而张詧题字也刻于混凝土上。题字写于1925年,可能为阴历纪年,利民新闸工程于1926年2月4日(阳历)结束。6日《新闻报》《时报》分别刊出新闻:通如两县水利会筹款改筑之利民新闸,业已竣工。四日上午十时,由两县知事验收工程。士绅界到者甚众,闻该闸为通如境水道之枢纽。前被乡民聚众捣毁闸尾后,闸址工程,又不坚固。故由两县重行建筑,以重行水利。

南通、如皋两县水利会,谋消弭境内水患起见,议决就白蒲建筑新式水泥大闸一座,定名利民。该项工程,业于四日告竣,便邀政绅商学及新闻界等,乘汽车前往验收。

查阅《张謇日记》,利民新闸竣工那段时间,张謇正在老家海门,他肯定未曾出席利民新闸竣工验收典礼。回顾利民新闸修建始末,始于1921年旧闸被损,又经1923年旧闸出沙,两地水利会进行交涉,才于1924年底谈妥修缮方案,于1926年初完工。直接参与恢复修建利民新闸的历史功臣有张詧、沙元炳、陈端、于树椿、冯旦等,张謇与此倒无直接关联。希望后世不要再道听途说,将重修利民新闸的功劳“兄冠弟戴”,记入张謇名下。

2025-03-26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203115.html 1 3 张詧、沙元炳 合修“利民新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