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书香

“七月派” 诗人曾卓

◎桑农

今年是诗人曾卓诞生一百周年、逝世二十周年,按常理应该有一些纪念活动,可各种媒体上至今未见任何相关讯息报道。一位曾经令众多读者敬佩、仰慕的作家,仿佛已经被遗忘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般将曾卓列入以胡风为首的“七月派”作家阵营。其实,当年的《七月》杂志没有发表过他的作品,阵容整齐的“七月诗丛”也没有收录他的诗集,而且,胡风本人并不欣赏他的诗作。

抗日战争期间,曾卓在重庆读高中,开始写诗,有习作发表在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文艺副刊《文群》上。后来,他与几位诗友合编一份丛刊《诗垦地》,还出版过诗集《门》,在文坛十分活跃。胡风注意到了这个青年诗歌群体,在策划编辑“七月诗丛”时,邀请其成员邹荻帆、冀汸、绿原等人加盟,唯独没约曾卓。这并非由于私人关系的亲疏,却给曾卓不小的打击。他晚年撰文谈“我与胡风的关系”时说:“我没有在他编的《七月》《希望》上发表过东西。1942年,我听说他认为我的一篇受到有一些人赞扬的散文诗只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我相信这话是真的,因为他当时正在编‘七月诗丛’,约了我的几个朋友编集,却撇下了我,这很使年少气盛的我感到难堪,而且颇为忿忿,就发誓不向他编的刊物投稿。”

事实上,曾卓不仅没有在胡风主编的任何刊物上发表诗文,而且在遭遇漠视和冷遇后,诗歌创作的势头日渐减弱,随后几乎停笔十年之久。但是,1955年,他仍然难逃厄运,与许多诗友一起被牵连,卷入所谓“胡风集团案件”,并被判定为“骨干分子”,身陷囹圄。刑满出狱后又历经种种磨难,直到1980年方才平反昭雪。蒙难期间,他写下了《悬崖边的树》《有赠》等一系列中国新诗史上的杰作。复出后,他文学创作的激情再次爆发。1986年,《老水手的歌》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1988年,《听笛人手记》获全国优秀散文奖;2003年,即他去世一年之后,还获得国际华人诗会当代诗魂金奖。

纵观曾卓一生的文学创作,远非“七月派”可以简单概括的。“与胡风的关系”给他的个人生活带来灭顶之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有任何抱怨。相反,被冠以“七月派”诗人的称谓,他也心甘情愿地认同。晚年,他写道:“我看到新文学史研究者,将我也看作是‘七月派’的一个成员,我并没有在胡风编的刊物上发表过东西。但从诗的战斗方向上说、从诗的总的风格上说,是可以这样看的吧。至于就我个人说,我是深受胡风文艺思想影响的,‘七月派’诗人又大都是我敬重的友人,我乐于和他们站在一起。”

2022-11-17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16587.html 1 3 “七月派” 诗人曾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