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生活周刊

打麦忙

◎杨汉祥

每年5月底6月初,在我们苏中通东一带农村就正式进入了收麦时节。每当这时,我会想起当年生产队集体打麦时的热闹场景,记得在那临时建起的田间打麦场上,人来担往、号声震天、尘土飞扬,一派繁忙景象。

其实,在麦子脱粒实行机械化之前,生产队里打麦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手工掼麦”。社员们聚集在打麦场上,人人手捧一大把带穗麦秸在厚重的木板上或者石板上使劲地掼甩,直到把秸秆上的麦粒全部甩下为止;第二种是“连枷打麦”。选一个大晴天,把带穗麦秸平摊在麦场上,然后大伙儿排成几路人马,用一种竹制的连枷上下晃动抽打,以此让麦粒与麦子秸秆完全分离;第三种是“石碾轧麦”,同样先把带穗麦秸平摊在麦场上,然后由人驾着牲口拉动石碾在麦秸上反复碾压,以此硬是把麦粒从麦穗中碾压出来。以上这三种麦子脱粒方式都很原始也很累人,效率低下,一个生产队没有十天半个月,麦子脱粒是完不成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农村陆续用上了柴油机以及电动机,用这些机电动力带动铁质脱粒机,农民打麦才真正告别人力化,实现了机械化,脱粒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用机器脱粒麦子,正式开机脱粒时,一般有20多人分散在麦场的各个岗位上,分别从事“运料”“推料”“喂料”“出料”等工种,至于“出料”就是分别清运脱下的麦粒与秸秆。这期间,每个人都必须眼快手快、忙而不乱,而且一刻也不能停,任何一个环节停下来,整个脱粒程序就会中断运转。当时,生产队都是排好人员班次,一个班次干上两三个小时后,另一个班次的人员马上过来换班,做到人歇机不歇,直到整场麦子全部脱完为止。

20世纪70年代我上初中,一次放夏忙假,生产队派我们几个回乡学生去脱粒机上操作。我以为上机操作一定很轻松也很好玩,谁知上去后才知道一点儿也不轻松,更谈不上好玩。当时,我被分配在脱粒机进料口的木板平台边负责用双手一个劲地把麦秸往进料口方向推,几个小时一直做着这个动作,人确实非常累,得轮换着干才行。

现在由于各种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麦子脱粒在田间联合收割机上就能同步完成,加上耕地承包到户后,用脱粒机打麦的农户逐渐减少,即使在自家场院里用机械打麦,其数量也不多,场上规模也小。所以,过去生产队麦场上那种不分昼夜紧张打麦的场面只深深地留在我们这些人的记忆里。

2023-06-08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8766.html 1 3 打麦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