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汉洲
重量是分等级的。好比桥梁,它也有等级。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第一”或者“首座”的桥梁,它一定位居世界桥梁重量级之顶端。
2023年6月2日上午,当我走进崇启公铁长江大桥主桥4#墩施工现场,方知世界级桥梁重量之重,令人瞩目,令人惊叹!
或许,这便是4#墩的荣耀。
4#墩显得有点笨拙——它约有7个篮球场大,由76根管桩组成,每根管桩的钢筋笼子和单桩浇筑混凝土方量的总重达近11万吨。然而,它也很“秀”——它“秀”出的世界级之重,则无法用分量计算。
这座跨越长江北支、全长4.09公里的崇启公铁长江大桥,破了两项世界纪录——目前载入世界造桥史册的只有跨度300米的铁路大桥,而这座主跨达400米的长江大桥,为公铁两用无砟轨道高速铁路桥,且为全球首座第一体系受力钢桁结合梁斜拉桥。同时,项目团队还要在工程施工实践中破解“大跨度无砟轨道钢桁结合梁斜拉桥线形控制、深厚覆盖层后压浆超长钻孔桩施工、千米长联钢桁梁多点同步顶推施工、近海环境及生态保护区域施工组织”等四个重大难题。因而,我们脚下的4#墩和对面的3#墩,肩上扛起的,就是世界级重量了——它在这一控制性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扛起主桥4#墩这一世界级之重的,是中铁大桥局新建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速铁路沪宁段站前V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一工区全体员工。
但见施工现场,“扛起光荣使命、当好开路先锋”“中国中铁大桥局,永远的开路先锋”等标语口号,无不彰显4#墩在项目团队全体员工心中的分量——使命、责任和荣耀,高于一切!
有多少人牵挂着4#墩?为它奋斗、为它拼搏?
年已花甲的工区经理谭德林,去年已办好了退休手续。当大桥局二公司决定续聘他出任一工区经理时,他二话不说,就带领项目团队奔赴项目现场。他是公司名人、品牌经理。不仅懂技术、会管理,而且还是一名专利发明人——《一种桥梁钻孔桩孔壁口防护方法》发明专利证书上,就有他谭德林的名字。项目开工以来,他和年轻人一样,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奋战在施工现场,牵挂着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中的点点滴滴。他也重视工区的全面建设,生活区篮球场、健身房、阅览室等体育文化设施一应俱全。
老家位于南通如东的工区党支部书记陈飞,是个“桥二代”。父亲陈金泉,曾是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陈飞最初上父亲的大桥工地时,刚满一岁。如今,他儿子袁泽群(寄名出姓)大学毕业后也上了大桥局,成了名副其实的“桥三代”。目前,陈飞父子二人都在这个项目上。令陈飞高兴的是,从1990年起,先后参与了国内12座大桥建设的他,这是第一次回到江苏建造世界级大桥。今年83岁的父亲对他说,待大桥竣工通车后,他要前往离家最近的这座世界级大桥上走一走、看一看。“五一”和双休日,他儿媳驾车带着已上小学一年级的孙子陈睿从如东掘港前来工地,看望正在造大桥的爸爸、爷爷和在大桥工地食堂上班的奶奶。也许,这座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承载着三代建桥人的美丽梦想。抑或,还有五年退休的陈飞,正在为培养“桥四代”的孙子播撒梦想的种子。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南岸位于崇明岛北端的启东市启隆镇兴隆村,北岸位于启东市北新镇安联村,工期长达7年。
这座公铁合建,包括预设城际列车轨道、连接北沿江高铁的长江大桥,也是几代启东人直通上海的高铁和轻轨梦。启东是该项目江苏沿线第一个完成拆迁和征地组卷上报的县市,为确保项目工期创造了条件。
陈飞所在的一工区项目团队承担着大桥主桥4#、5#、6#墩和北岸引桥1~27#墩的施工任务。确保2029年全线通车,是项目团队追求的既定目标。
承载153米高度大桥主塔的4#主墩,是一项“牛鼻子工程”。对于项目团队来说,每一天都很珍贵。“先上4#墩,打好主动仗”,当施工计划获批后,项目施工迅速展开。春节年假以来,施工一天也没停。
4#主墩桩基的76根群桩基础施工,从钻孔、下钢筋管笼,到浇筑混凝土,每天完成一根。钻孔最大深度142.3米,直达中砂地质结构的桩底。预制的钢筋管笼(永久钢护筒)是个庞然大物,长度与钻孔深度相对应,其上下段直径分别为2.8米、2.5米。吊装钢筋管笼、桩基浇筑混凝土,来不得半点马虎——兰州交通大学毕业的“90后”项目技术总工张国岳,把控施工质量,铁面无私,恪尽职守。为确保项目工期,项目管理团队全体成员和一线作业人员,昼夜奋战,24小时三班倒,无缝对接,人停机不停。而项目班子主要管理人员,往往连续工作十二三个小时,中间就是用餐或简单打个盹。
6月5日,我正在电脑上为这篇稿子忙碌。窗外,雨下个不停。10点钟左右,雨越下越大。我忍不住拨通了陈飞的电话——我便得知,谭德林他们正穿着雨衣,和300多名作业人员一起奋战在4#墩施工现场呢!
显而易见,4#墩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