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夜明珠

拥抱传统,创造未来

——观通剧《陈英卖水》的几点感想

◎张军

通剧《陈英卖水》由胡永忠编剧、韩剑英任艺术指导、赵震方担纲音乐设计,5月30日晚上在更俗剧院隆重上演。在我看来,用“拥抱传统,创造未来”来形容这部剧尤为贴切。

作为传统戏的改编,面临着叙事与表演的融合,取舍是一个难题。该剧做了最大限度的精炼,去粗取精、精益求精。从剧本创作、音乐设计、舞美造型、表演呈现……叙事节奏更紧凑、人物性格更鲜明,全剧的完成度非常高,流畅、自然。整个演员班底没有一个“一级演员”,但是整台演出水准远超“一级”地呈现。几个配角的表演精彩纷呈:柳怀的奸坏、惜春的聪慧、夜饭花的骚浪,真是满台风流。编剧、导演、音乐设计为这些人物的塑造都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是一次向通剧源头寻根溯源的创作,剧中的歌队重显通剧本源,融合巫与傩戏的元素,以叙唱的方式推进剧情、表达人物内心。原始、粗犷、激昂!将通剧最当初的“锣鼓”元素融进舞台,构建出了一桌二椅的新格局,也是一大亮点。

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致敬传统旨在更好地创造未来。主创们把通剧传统的、源头的元素在本剧中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创造性的发展”,是文本的、视觉的、听觉的、表演的……成就了本剧的诸多亮点和鲜明特色。

剧中演员的“做功”展现,亦令人惊艳。我看过江苏诸多地方戏,这是第一次在通剧的舞台上看到“唱、念、做、打”中的“做功”丰富而有趣的展示。一是得益于剧本对人物鲜明性格的塑造,二是得益于导演对戏曲程式的精准拿捏。

一个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但他却要去卖水,一般的导演处理,挑着担就上来了。但在这部戏中,导演设计让陈英用手指在扁担上比画、丈量,他要找到最合适的点,使担子不会前重后轻、左摇右摆……这是书呆子干粗活的一板一眼,也是落魄书生自谋生路的无可奈何,这一小细节的处理,被陈英的表演活了。

再如,夜饭花的表演处理:一个风月场所的老鸨,一出场,右手一根烟杆、左手一壶酒,演员把做功做到极致而风趣,下楼、开门、见面、挑逗、调情……依托烟杆和酒,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应该说,这部剧中每个演员的“做功”都是贴合人物性格、身份、行为动机的,让我们看到了戏曲表演的丰富性,看到了戏曲演员身上带有的如舞蹈般的表演,提供给观众独特的“审美”。

再比如,惜春带陈英见小姐,一路兜兜转转,因为有了演员丰富的“做功”表演,她是什么样的丫鬟、什么样的心情全展现出来了,丰富、有趣、很美——是戏曲应有的样子。我们以前看戏曲,总觉得好慢,拖拖拉拉、咿咿呀呀,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丰富的“做功”。前不久,泉州南戏海丝戏剧周上曾静萍老师有过一段发言,说“如果我们的戏曲演员把人物在舞台行动中的各个环节都用‘丰富’的表演填满,观众是不会觉得慢的”。《陈英卖水》中演员的“做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让观众获得了一次超越传统剧目的观演体验。

作为扎根南通、立足南通本土的具有“独一”性的地方剧种,上百年的发展史、无数通剧人的接续创造,挥洒了毕生心血和聪明才智成就了通剧的今天。我想,随着《陈英卖水》的成功上演,在拥抱传统、创造未来的路上,通剧会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地方剧种,在江苏戏曲百花园里再次绽放出她的独特魅力!

2023-06-15 ——观通剧《陈英卖水》的几点感想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39554.html 1 3 拥抱传统,创造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