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爷
以前我只局限于家人、同学和同事这三大社交圈。子女各自成家立业后,和我们老两口不住在一起,子女平时工作繁忙,孙辈们学业紧张,他们大都只能在节假日来吃顿饭。老同事们也因退休后不在一起工作了,不能时常见面。老同学们分居天南地北,很多年未曾谋面。随着时间推移,原有的这三大社交圈互动不足。于是,第四社交圈就应运而生,并不断扩大。
第四社交圏主要是根据我的个人意愿和共同兴趣爱好而结识的新朋友。这个社交圈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交往范围,拓展了社会交往对象,有着自主自由的选择,寻找适合自身的平台,组成以我为圆心的新社交圈。
我最早的第四社交圈是一班喜爱民族乐器的新朋友。早在2006年,由于共同喜好,我们十几个老年民乐爱好者以乐会友,自发组建了长青二胡队。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定期集体活动,在一起习琴排练,参与社区文艺和公益演出活动。平时乐友间在微信里嘘寒问暖、互通讯息,在微信群里切磋二胡技艺,交流习琴心得。微信架起了我们之间联系的桥梁:大家把自己拉二胡的录音或视频发到群里,与乐友们分享,有时还将乐友发到群里演奏的乐曲加配上自己演奏的录音,编辑成重奏或合奏再发回群里,隔空共乐。
2014年,市老年大学新开设了剪纸班,由南通剪纸艺术非遗传承人李海烽老师执教,我成了首届剪纸班学员。在这个新班级里,我结识了几十个志趣相投、爱好相近的同龄人,大家一起学习剪纸技艺,交流学习心得,给晚年生活增添了乐趣。去年春节期间,我与剪纸班老蒋的虎年剪纸作品,在《南通广播电视》的春节特刊上同时同版刊登,我俩都十分惊喜,剪友们也在群里点赞祝贺。在老年大学我还先后参加了二胡、古筝、《红楼梦》诗词赏析、诗词格律、古代小品文、素描、水粉、国际象棋等多个班级的学习,结交了更多新知音。老年大学学员的第四社交圈,使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欢乐、充盈着情趣,成为最愉悦的“同乐圈”。
三年防疫抗疫期间,我和老伴上网发微信成了生活主旋律。由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牵头,很早就建起了同一楼座居民的微信群。邻居们在群里相互关心,彼此照应,同心抗疫。非常时期新添的社交圈成了防疫抗疫的“同心圈”,使我的第四社交圈增添了新意。
原有的家人、同学和同事这三大社交圈,是我社交的基本盘,而同好、同乐、同心的第四社交圈,则是我晚年生活中互动频率最高、最具活力的社交圈,让我尽展夕阳余晖,乐享桑榆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