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夜明珠

她不再与智能音箱聊天

◎明前茶

小孙研究生毕业后,在南通一家文化公司工作,有一天,她发现,在她上班去的白天,从河南周口老家来投靠女儿的妈妈,无聊到在跟家里的智能音箱说话,这件事让她开始反思妈妈为什么这样孤独无助。

那天下午,小孙的手机收到家里智能音箱的消息推送,点进去一看,是妈妈在求智能音箱跟她说话,她说:“除了说天气,跟我说点别的吧……”“我很不开心,成天除了等女儿下班,不知道我还能干啥”“我既怕女儿谈恋爱,那她就更没空理我了,更怕女儿不谈恋爱,你懂的吧……”小孙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当天,她回家,检讨自己没有关注妈妈的感受、很对不起她时,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她遮掩道:“其实,我跟音响说话,就是觉得好玩。”

这件事情让小孙意识到,她需要帮妈妈搭一座桥,让孤独无助的她跨越与外界的鸿沟。一开始,她让妈妈去上老年大学的国画、写作班,希望她交到同龄朋友,没想到妈妈去了两次就打了退堂鼓。小孙这才发现,老年大学的学员都是退休的知识分子,一直在纺织厂工作的妈妈跟他们谈不来,反而加剧了妈妈的怯场和自卑。后来,小孙开始学习表达对妈妈的需要:给她安排了一些事情,比如整理衣柜、炖汤,帮她在网上找一些软装饰材料——小孙提议说:“虽然是租的房子,也不妨把它改造得舒服些。”业余时间,娘俩一起讨论如何换窗帘,如何去旧货市场挑老家具,妈妈买了一台老式缝纫机,亲自缝制窗帘、桌布、女儿的连衣裙。后来,妈妈还去淘零头布,做各种布包,征得妈妈同意后,小孙把几只布包放到网上去卖,卖了钱,给妈妈办张卡存起来,妈妈经常骄傲地说:“没想到来了南通,倒搞起副业,给女儿攒起嫁妆来了。”妈妈忙得容光焕发,再也没有时间与智能音箱唠嗑了。

现在,小孙不断观察妈妈,摸索与妈妈相处的路径。她发现,妈妈过了60岁,常会陷入自己没用的耻感中。她虽然依旧想如同年轻时那样亲近并帮助子女,却又常常惶惑于是否遭到谢绝。这不仅是妈妈的困境,也是一代同龄人的困境。而所谓“孝顺”,就是子女要帮助她解决困难,重新让她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年轻人关心老年父母,基本上都关心的是他们的身体健康、吃喝拉撒、开不开心,但这其实都是一些基本情绪和基本需求,而老年人更复杂的情绪,更高级的心理需求,例如,我是不是能提供给子女的情感支持,能在他们生活的转折点上给出一些中肯意见,我是不是依旧体面又豁达,令子女骄傲……反而被很多人忽视了。其实,支撑老人活得坦荡自信,不畏畏缩缩的,正是子女洞察并响应了后面这些心理需求。

最近,小孙终于利用自己的人脉,介绍妈妈去本地老年自助餐机构当义工,每周去“上班”三到四个半天,帮忙收拾菜蔬,做一些家常菜。妈妈在退休之后,终于又有了同事,来吃饭的附近社区的老人都亲热地唤她“庄小妹”,希望她能帮着多打半勺菜,并帮忙把老人的饭围兜在领口塞紧。

小孙也在妈妈下班后,听她絮叨做义工遇到的趣事。

或许,真正的成熟与年龄无关,而是从对父母有一种类似“长辈对幼儿”的无与伦比的耐心开始。

2023-08-23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46745.html 1 3 她不再与智能音箱聊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