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毅
《红楼梦》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蔚为大观的红学,不但不会消亡,而且还会发展壮大。一代代审美趣味、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人生理想都能在它身上激发出不同的活力,流连于红楼世界,肯定会发现它无与伦比的魅力。
《红楼梦》描绘的是贵族阶层的生存状态。他们是利益的最大获得者,最初是清皇室的帮凶,获得了帮凶后的甜果——爵位,拥有了宁国府和荣国府。随着时间车轮的不断前行,他们如何糜烂、堕落和走向灭亡,又是怎样想尽办法挣扎的履历,都被曹雪芹这支如椽之笔描写下来。贾府到了第三代就不行了,贾敬跑到庙里当和尚,整天敲木鱼念经书;贾赦是个老淫棍,胡子花白了都不放过母亲身边的丫环;贾政则是个伪君子,道貌岸然、庸碌无能。表面繁华鼎盛的荣国府和宁国府,竟找不出一根顶梁柱,到了贾宝玉这一代以及后一代,情况就更糟糕了。
贾宝玉是书中的主人公,也是贾府的希望。宝玉对这个世界充满爱。他爱贾母,贾母却亲手捏碎了他的幸福;他爱大观园的姐姐妹妹,可他们却一个个红颜薄命,一个个悲惨结局;他爱红颜知己的林妹妹,可“木石前盟”敌不过薛宝钗的“金玉良缘”,注定不能走到一起。爱,让贾宝玉一个初始单纯的人变得沧桑无奈,爱,让贾宝玉一个初始顽劣的人看透了风花雪月,看透了滚滚红尘,最后消失在一片白茫茫世界里。
林黛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女性形象,她清灵清丽、脱俗孤傲,是除贾宝玉外,唯一对人生幻灭抱有同样敏感的人。产生的原因是她的文学素养,多病的体质和所处的环境。由于林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和身份相仿的其他任何人的处境都比她优越,因而形成了她自哀自怜的封闭性格,对自己的人生缺乏信心,对毁灭和失败极为敏感,这种心情投射到外界,眼中自然是黄叶飘零、残荷衰败。
“大观园”是《红楼梦》里的主要活动场所,“大观园”只存在于曹雪芹心中,是他呕心沥血创造的“太虚幻境”。最后贾宝玉出家,连他留恋不舍的“大观园”也破败凋零,说明现实生活中的美好有时也就是一个幻境罢了,结局往往是“落了片白茫茫真干净”。
从《红楼梦》成书到现在已200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故依然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存在,只不过它经过了乔装打扮,披着形形色色的外衣,如贾府中的“家长制”,贾政型的伪君子,王熙凤式的贪婪,贾雨村之流的“护官符”,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争风吃醋,总在我们身边若隐若现、不绝如缕,让我们感叹虽时光如流,但人性不改,《红楼梦》依然有它超强的现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