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化周刊

爱的乐章

◎朱朱

因为在看《辛丰年先生》,又去翻看了辛丰年写过的音乐,包括《乐迷闲话》《请赴音乐的盛宴》《如是我闻》《处处有音乐》,一边看一边把他在文章里提到的古典乐找来一一听了一遍。长时间盘桓在流行歌曲的周围,一下集中听了这么多好听的交响乐和钢琴曲,意外收获了一种宁静和力量。

辛丰年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参加革命后在军中从事文化工作,退休以后把大量的时间投入读书和听音乐学弹琴上,80年代后为《读书》《万象》等杂志撰写音乐随笔,而后,这个朴素且离群索居的老头受到了书林乐界许多人的热爱和追逐。

《辛丰年先生》这本书就是那些热爱且与其有过交集的人书写回忆的合集。陈子善、严晓星、李皖等诸多因为辛丰年的音乐文章而有了交集的人,回忆与他的相识交流,或是对他的文章有感而发,细细读来,无论对音乐还是对辛丰年其人,对生活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态度。

晚上散步时耳边一遍遍地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听到第三章的时候那种振奋和激动,脚步也随之稳健起来。古典较流行更加擅长将感性藏于理性之中,给予的力量是缓慢长久的,适合少年时思考和蓄力,符合中年的沉稳和内省。辛丰年曾说听音乐必须什么都不做,只专心听。这种独特的聆听可能比进入音乐厅的现场更加具有凝聚力,更注重音乐的核心。

李章对与辛丰初次相见时他一身焕然的军装印象深刻,邹波采访辛丰年时也见他把灰蓝色毛装扣到领口,从南京坐汽车到南通采访辛丰年的李怀宇,感慨于他看淡物质而注重精神的丰富。同时,诸如辛丰年说过的“把音乐当成一种娱乐是很糟糕的”“他不喜欢联想,觉得音乐就是音乐,社会就是社会”之类的,看上去落伍于当下又显得尤其可爱而真诚的东西,让人读来十分感动。看辛丰年的音乐文章与其他人回忆和采访录的妙处在于,明白他文章风格的出处与生活的态度,两者的联结真是太紧密了。

受辛丰年的影响,在近半个月的听乐和读他写书以及旁人写他的文字熏陶下,对比他写作与为人同样的严肃、诚实和敬业,从前许多看似堂皇的方向简直就是个笑话。一直想写点什么却无从下手,最大的原因是不敢写,尽管之前也多次借音乐来表达生活里的热爱,还时不时沾沾自喜,相比辛丰年质朴的文字和丰富的音乐外延,自惭形秽之余,总觉得无论如何写都显得狭隘和矫情。

不管进入哪个时代,这个老人直至八旬仍旧努力进取、努力求知、努力超越,这样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仰,他写的每一篇音乐,或是别人回忆他的文字,都在描述一种热爱,如爱乐章、爱音乐、爱人、爱生活。

2023-11-15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54785.html 1 3 爱的乐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