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南通新闻

童年记忆,阅读让粥更香甜

“《奶奶的玫瑰园》看完了,餐巾纸用了半包。郭老师是不怕袒露苦难的,她希望把这样的经历告诉大家,搀扶更多人走过苦难,很伟大!”17日,读完儿童文学作家郭姜燕的新作《奶奶的玫瑰园》,读者阿宁特意发来微信,给予了高度评价。

“小时候的每天晚上,忽明忽暗的煤油灯旁,爸妈翻着连环画。我也跟着翻,感觉普通的红薯粥更香甜了。”郭姜燕笑着说。

郭姜燕出生于如皋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但是爱好阅读。儿时的耳濡目染,让每天阅读成为她保持至今的习惯。

读中学时,她和一位好友曾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下了晚自习后,她们共同坐在床上,你写一段话,我写一首诗,在日记本上共同记录下生活和友谊的点点滴滴。这成为郭姜燕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老师是郭姜燕从小的职业理想。在她心里,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仅学识渊博,能和很多孩子在一起,而且有很多阅读的机会。初三时,她毫不犹豫地在中考时选择了师范作为志愿。

1989年,郭姜燕考取了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期间,语文老师程然对阅读的重视,让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益匪浅。她说:“程老师无所不知,经常检查课桌上有没有文学课外书,这些课外书有没有经常更换。那时候,我看了很多书,也积累了很多。”

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后,郭姜燕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经常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学习写作。她把自己的教学所思诉诸笔端,经常发表论文、散文和随笔。每个月她都会收到稿费单,非常有成就感。她说:“那时候工资才200多元,我的稿费就能拿到120多元。然后再去买书、写作,我感觉生活很充实。”

有了女儿后,郭姜燕在婴孩时期就培养女儿阅读的习惯。受她的影响,女儿同样爱好阅读和写作,并成为一名新锐作家。

“记忆中,小城有古老的街道,街道两侧是法国梧桐,低低的枝条覆盖住整个街面,街边的路面是青石板铺成的,枯黄的落叶排满地面的时候,特别有古意。”“朱衣街是这个城市最有滋味的街了。”在郭姜燕的《布罗镇的邮递员》《看了蚂蚁又看云》等作品里,可以看到家乡如皋的影子。在如皋生活、从教的经历,成为郭姜燕创作的重要源泉。她动情地表示:“如皋这座城市既特别温馨,又是花木之乡。我自小在下原的农村长大,家乡的泥土气息和人文风情滋养了我。”

2024-07-23 2 2 江海晚报 content_179424.html 1 3 童年记忆,阅读让粥更香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