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毅
在南通,说到古镇,离不开石港。而在石港,怀古思远,应当说老街是一个好去处。
石港的老街已拆去了许多,现存老街在那棵历经沧桑的银杏树旁。一走进老街,便觉得是另外一个世界,老街或弯弯曲曲直通幽寂之处;或笔直延伸下去,一眼望不到尽头;或街中有巷,巷中套巷,街巷相通而又各异。老街两旁的一些老屋还保留着抽拉式木板门,这早年曾是店铺的标志,俗称门板。每天清晨,店铺开张,伙计们将门板一块一块地抽出,敞开店门迎客,这就标志着一天的生意开始了。走进这样的老街,好像走进了一条历史隧道,时间仿佛也凝滞了。
街外车水马龙,街内清闲安逸,巷陌深深,杨柳依依,白鸽扑扇着翅膀,立在屋脊上。妇女们在井台边淘米洗菜,拉着家常。老街的人家多以粉墙青瓦的四合院出现,院内植花养鸟,红花绿叶,屋堂色彩凝重,古色古香。透过一些院门和墙上的砖窗,有时看到几个老人正手捧茶壶,在大树下默默弈棋、观棋,老街深处,偶尔会传来几声有板有眼的京剧唱腔,有时还会遇到几个穿戏服的人,让人产生错觉,仿佛看到了古人。
走在石港老街,我内心怀着敬意。走进去十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天井、有庭院、有盆景,盆景也上档次,有黄杨、雀舌,且整理得错落有致。正因为有了家家都喜爱盆景的平台,才诞生了同样住在石港老街的时兆先先生这样闻名全国的盆景高手,他的盆景照片时常刊登于国内一流盆景杂志的封面,屡获大奖,台湾香港盆景界对时兆先非常尊敬,常有人上门讨教或购买,时兆先身边也聚集了许多喜欢盆景的人。
在老街民居内,会看到有些人家挂着鲜艳的京剧戏服或京剧乐器,石港有听戏、唱戏的传统,办过十多次石港戏剧节,邀请国内一流大腕来石港献演,大腕也把石港当作“知音”。在京剧名票友孙亚东先生的老宅里,就看到一幅大型红漆“松鹤山水画”,是他翻建老宅时,上海京剧院艾世菊、李炳淑、李丽芳等名家所赠。艾世菊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李炳淑曾主演《龙江颂》里女主角江水英,李丽芳曾主演《海港》里女主角方海珍,都是京剧界最顶尖人物。他们和石港有频繁接触,渊源很深,曾在石港演出几十场,20世纪70年代京剧红火时,每年都来,也在石港拥有了许多朋友和戏迷。现在石港老街最热闹的去处就是社区里的京剧舞台,还常有扬州、泰州等外地的京剧票友交流联欢。
尽管许多老街已难再有昔日繁华,但石港有的老街仍旧老树生花,商意盎然。大名鼎鼎的石港“新中”乳腐门市部坐落在老街内,“新中乳腐”是国家食品类金奖产品,是响当当的“中华老字号”。石港还有许多小吃很有名,如窨糕、松子糕等,选材考究,价廉物美。石港至今还有许多小作坊就扎根在老街里,他们本分经商,拥有不少固定顾客,也让老街焕发生机。
石港作为一个镇,一头连接着城市,有着城市的时尚繁华,一头连着乡村,又有着乡村的朴素自然,但石港更像一个文明种子,哺育影响了一代代人。千百年来,石港老街名流辈出,光清朝道光年间,就有陈仕曾和沙思祖两位进士,沙思祖还是李鸿章中举时的主考官,是李鸿章尊重感恩的人。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文天祥等名人也曾在石港留下许多诗篇。而石港老街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石港何以如此迷人呢?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三次机会。一次是唐朝,人们在开沙建港时,在泥沙中挖出一方石碣,上有“凤凰所栖,乃是宝地;石港新开,幸福万代”的吉祥偈语,居然让唐太宗李世民动了心,想亲临石港巡视,派大将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到石港建了一座行宫,以便驻跸使用,皇帝要来,自然带动了商业、交通的发达。一次是明正德年间,两淮盐运分司由南通城移驻石港,管辖北至如东丰利,南至吕四所有的盐场。还有一次是清朝,在扬州设了两淮运盐使,下设三个分司署,南片通州分司署衙门设在石港。分司署的官员和南通城里的官员平级,分司署衙门共有房屋五十七间,一进七堂,威风凛凛,分司署每夜有更夫敲更,每逢初一、十五至寺庙敬香,并设仪式,鸣锣开道,后面跟着一批有头有面以及看热闹的市民,石港自然成了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有了深宅大院,轿夫丫环,伶人盆景,精致菜肴,甚至七十二座半寺庙。
石港可说可道之处真是太多了,它的魅力更不是一篇文章所能道清,我们应当常去拜访石港,叩访老街,去触摸和感受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和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