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盐场乡厉祭祀由场大使、主簿、都司等主持,与其他里(镇)比起来多了一份官方背景,显得“高大上”了许多。与历代《如皋县志》不同,《两淮盐法志》里倒是有各盐场城隍庙记载,嘉庆版《两淮盐法志》掘港场图说里就明确标注了“城隍庙”的位置,虽然这些城隍庙只是城隍行辕。这大概是掘港、丰利、栟茶建有城隍行辕的官方原因。掘港城隍庙城隍出巡发布告示落款敕封灵应侯,显然是通州城隍,而出巡的灯牌上又写敕封忠佑伯,表明是如皋城隍,掘港城隍庙是州县城隍的行辕,当时的道士也搞不清楚。
康熙十九年(1680)以后,因卖鱼湾海沙淤涨,潮汐罕至,马塘场不再产盐,解缴废盘铁五角移掘港场煎烧。乾隆元年(1736),马塘裁并于石港场,马塘场甚至还没赶得上乾嘉年间盐场的辉煌。马塘城隍庙建于道光年间,此时马塘已无盐课司衙门,建立城隍庙应该是清代后期管控不严,绅董、道士自由发挥的结果。
《如皋县志(民国版)》建置志卷“秩祀”延续了《如皋县续志(道光版)》的说法,记载了李堡、石庄城隍行辕,称呼上改称城隍庙,掘港、丰利、马塘城隍庙仍然没有记载,一则新志往往以旧志为基础,直抄未增,分区采访也没增加;二则民国后期管控也不严了,改称城隍庙。掘港分区采访杨庆霖获知在建置志卷“古迹”有:留园在掘港城隍庙内,清光绪年间筑,掘港城隍庙现存后宫及十二司厢房,留园还有一棵银杏树,至今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