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杨同苏游南通

□彭伟

如皋新文学先驱之一的杨同苏先生,尤爱写作,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不少白话文习作。其中就有《啬公墓游痕》,啬公正是南通张謇先生。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末,杨同苏就读于南通中学。他在入学的前一年夏天,已经来通旅行。在他的印象中,南通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不及江南杭州、苏州。不过远道来通的游客人数不少,缘起南通美景在江北不多见。杨同苏初次至通,参观濠南胜景——公园里的万流亭、南楼、水西亭、清远楼。他还前往博物苑、狼山,登上支云塔,眺望高山长江美景。

来通求学后的一个中秋节,友人H君,约上C君、L君、杨同苏,前去拜谒张謇墓。韩(Han)德培曾于高二下学期来通插班学习,1930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南通中学毕业。因此,本次出行的发起者H君,可能就是韩德培。他们四人从校区步行出发,经过江山门、新市场等处,雇佣两辆小车,沿着县道向东前行。车过陆洪闸,拐向南面,杨同苏及友人见到一个弓式门,上书“啬公路”。继续乘车前行约两里路,他们见到啬公墓区。墓地四周,溪水环绕,占地数十亩。右边有西式大门,供游客进出。门内停有几辆汽车。杨同苏等下车,进入墓区,见到绿油油的草茵、一株株的松柏。路边还有几座假山,上面种着小草、奇花。继续向东前行,他们隐约见到房屋,那里是“张氏飨堂”。守墓的人打开飨堂大门,欢迎杨同苏等人。飨堂共有三间,窗明几净,布置简洁。房中供着张謇遗像:漆黑的头发,玲珑的眼睛,精神饱满,令杨同苏肃然起敬。堂后是一个六角亭,亭中有桌子、沙发及美丽的盆栽。杨同苏受到守墓人的热情招待,于亭中饮茶。小憩后,他们四人又绕道西边,参观花圃,欣赏菊苗及外国花。最后,他们又前往墓地——竖石门上,写着“南通张先生之墓”。两旁石柱上,刻有张謇字号及生卒年月。门后是一座石台,四面围着石栏,中央是桌形的石磴——存放张謇灵柩的地方。石磴后面是张謇的铜像,面容严肃又和蔼。南面的狼山、军山、剑山,朝拜似的,并立在墓前,给杨同苏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2-11-17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6696.html 1 3 杨同苏游南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