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阅读

回归自然之光

□安之

初遇乔阳的《在雪山和雪山之间》是2020年秋天,朋友知我爱花,特意推荐此书。我为隔年的西藏行做了些准备,也有了头年云贵川之行的铺垫,所以书中的一些地名,不再是陌生的词语,而是随时能引起回忆和向往的触发点。可惜,那时还缺了些真正的闲心,未能认真阅读。2022年的深秋,在持续的晴好天气里,我重读这本蓝色的小书,有了截然不同的感觉,时时让我心生欢喜,如遇知音。

生活在四川的乔阳对大自然的热爱源于家庭的耳濡目染。她在序言里写到曾在冬天给外公送一束蜡梅,外公说:香花还是在户外的好,出门转角,不经意闻到。据说,她的外公年轻时花鸟虫鱼都画得很美,还会用优美的小楷写家训。她的父亲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四处游历,引导了家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母亲热爱花卉,热爱大自然。“每日清晨,她所遇见的一切,都化作她内心丰富的内容;自然所呈现的宽广,令她的世界也因此开阔。”年老后,母亲从心底认定,“花草蔬菜带给她的,除了美与美食之外,更有生命的活力,每一朵花都打心底里为她秘密地坚持和祝福着。”她和植物建立了稳定的友谊,“那些温暖的力量抵达她内心深处我们无法到达的地方。”

乔阳因此具备了对自然的特别感受力,她想要不一样的生活,于是去了云南,起初在飞来寺开客栈,游人蜂拥而至后,便搬去了白马雪山上的雾浓顶村。我眼前浮现2019年开车过飞来寺,回首云开,得见梅里雪山的惊喜场景,似乎看见在雪山与雪山之间,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在峡谷间前行。梅里雪山和白马雪山分别在澜沧江西面和东面,而我们看梅里雪山时,正是在白马雪山这边。

“芸芸草木,漫漫其盛,纷然其形,沃然和滋。”这是一本关于自然的书,并非植物学家的乔阳,在雪山与雪山间行走,拍摄,视线从雪山到植物、鸟类、苔藓地衣,记录了大量白马雪山植物的故事,用心与自然对话。你看:“雨季的午饭很好打发,焖上饭,再去林子里找几颗菌子回来炒琵琶肉。”还有:“女娄菜一大串绿紫色渐变纹路的小灯笼花在跳舞,作为撞色高手,它还有深紫红的荷叶裙边。”画面感极强的文字,让人不经意间就沉迷不知“归途”。

近三年的藏区自驾旅行,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心胸开阔。曾多次在高山草原上遇见成片花海,星星点点的小花,红、粉、橙、黄、蓝、紫、白……都是那些细小的植物竭力燃起的生命之灯。而高山草甸自然环境恶劣,远望是一马平川,细看会发现地面排列着一个个凸起的小丘,朋友介绍这就是植物的营养基,低矮的植株生长在小丘表面的草皮层上,几乎贴近地皮。乔阳说草甸上的卷叶贝母地下主根长度是地上植株长度的一倍以上,还不算损失的根系部分。看着这些高寒地带顽强生长的植物,不得不惊叹生命的力量。

我手机里存着百余张在高原上拍下的植物照片,可惜我不能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我只能一次次翻看,一次次拿给朋友们看,并一再表达我的敬意。请原谅我实在忍不住要报出这些花名,想让更多的人“听说”它们的名字:

粉紫的紫菀,黄色的鼠曲草,粉色的桃儿七“娇羞地躲在巴掌大的叶下,像一个低眉顺眼的新娘”,紫色的直距耧斗菜有深邃的花筒,像五角小博士帽,“发着微光的花朵就像薄而易脆的瓷杯”的拟耧斗菜,黄色花朵有碗口大的全缘叶绿绒蒿,开乳白色铃铛花有五瓣紫红花萼的岩须,还有紫色雪山小报春,苣叶脆蒴报春,玫红偏花报春,金黄中旬报春,深紫穗花报春,还有紫玉盘杜鹃,宽钟杜鹃,栎叶杜鹃,黄杯杜鹃,金黄杜鹃,樱草杜鹃……

又想起那个垭口,让我尖叫的大片高山杜鹃,我压抑激动之情,动作缓慢地下车拍下它们,却很是后悔没有像那对年轻男女一样,躺在花丛中去拍一张,给这此生唯一的遇见留下纪念。

乔阳在雪山间行走十八年,历尽艰辛,她的快乐也溢满字里行间:“早晨清新而明媚,我打开帐篷,一伸脚差点踢到一大丛金黄的花朵,这让我很开心。”她意外遇见“一条百合花的河流”,“瞬间被柔软的重击击碎,我怔在那里,花叶愣了。”乔阳每年春夏都会到山上小住时日。她的儿子在自然中长大,天生拥有自然的气息,他会趴在草地上玩各种花草,喜欢光线的变化,看树影晃动,三岁时翻越碧落雪山后在湖畔休息,他“独自在湖边坐着,出神地看着深蓝的湖水和山峰积雪的倒影”。

乔阳说:“我带着天然的骄傲,没有办法接受低海拔山林里喧哗的小杜鹃,如果你和我一样,在高山上凝视过这样庄严深沉的花朵,必定同我一般看法。”也是受父母影响,我自幼喜欢花花草草,却总是拘泥在城市,格局未免小了些。转而想到如果能发自内心地为一朵花开惊喜、为一株草绿欢欣,也算是拥有了几许与自然亲近和共情的能力。

2022-12-13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19727.html 1 3 回归自然之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