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栟茶的嵇公堤

□沈文群

清雍正二年(1724)七月中旬,栟茶场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四十里范公堤巍然屹立在场中心地带。北侧海滩上,建有上百座大大小小的潮墩,盐民们忙着铲土、晒灰、烧卤制盐,盐业生产成了栟茶场一大支柱产业。范公堤南侧,到处是泥墙草屋成堆的村庄和渔村,先民们一半农夫一半渔夫地生活着,既从事农事耕种,又靠海吃海,下小海进行捕捞。北串场河(栟茶运河)上,运输木船穿梭。栟茶街和浒澪、港头小集市面上,客商云集……栟茶人安居乐业地幸福生活着,却忽视了近在眼前的黄沙洋存在巨大危险性:场东端小洋口、一总范公堤就处在黄沙洋东端“洋口子”上。赖以生存的范公堤当时还处在浅海边缘区域,虽几百年无大的灾害发生,虽年年进行局部和外围堤坡的修复,堤顶面上长满了防止水土流失的三尺高的蒿子草,但由于年久欠妥善修复,堤身已逐渐变低变小,抗御潮流的能力越来越小,而且海中一无名沙丘(现东台市弶港),也助推了潮水的泛滥。

农历每年的七月和八月的初二日、十七日(七潮水,忌讳“吃”音又称超零潮水),初三日、十八日(八潮水),这两个月的八天(八个“潮水”),潮力最强,潮位最高,如果再巧遇北三面强台风的降临,那潮力那潮位就会随风力的大小程度而变动。俗话说“秋潮随风起,七潮八潮如马跑”,这是真实的写照。这年的农历七月十七日或十八日,已建成700多年而一直较为太平的栟茶所属范公堤在已进入大汛中主汛期,又处在七月半大潮汛期限时,突遇强台风暴雨的袭击。空前的巨流海潮和暴风雨形成“天水流”合成的巨流,彻底改变了以往循序渐进进行涨潮的规律,一开始就呈半米高的重浪急流“涨水头”一字形地横冲直闯,吼声如雷地向范公堤冲击而来。原来约七八十分钟潮水才到范公堤,这一回,在短短的二十多分钟时间内,就冲到堤身,并很快漫过所有堤顶,一总小洋口、三十二总、三十九总范公堤首当其冲被冲开一条大口子,潮水无任何阻挡。水进入北串场河,向整个江海平原乃至泰州地区蔓延,一片汪洋,致使49558人遇难。如今,栟茶地区仍流传着形容当时水位水势的民谣“九尺皇岸三尺篙,篙子头上浪淘淘”。

重灾情震惊朝野,河道总督嵇曾筠亲临栟茶勘察,并根据民众的建议,制定了抗灾防潮的总体规划。首先尽快地筹集相适应的钱财、人力、抗灾物资,尽快处理好遇难的同胞的善后事宜,尽快排涝降渍,从外地高价召集和雇佣劳工,堵塞三处决口。按照堤身损伤程度,全面修复。大修工程结束后,尽快集中一切力量建一条能担负护卫范公堤的新堤。整体工程计划花费十年时间完成。嵇曾筠呈报朝廷,雍正帝一一准奏。

这是一项耗时长、工程艰难的民生工程。从开始到一切事务处理完、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已经三年时间过去了。彻底堵塞三处“倒口子”,兜堡式围堰造堤开始后,嵇曾筠虽尽职尽责,但由于劳工不足,加之担泥要在落潮后到百米之外取土,劳工们要赤脚在一脚烂泥一脚水的沙滩上行走,夏天的沙滩被太阳晒得像被火烤过一样,不仅热得人头发晕,脚上还会被烫起泡;冬天劳工们为了便于行走,也不得不把裤管卷高,腿脚冻得发红发紫,不是常年在海边生活的人又怎能承受呢?而且一担烂泥挑到围堰处已所剩无几,因而围堰三处“倒口子”就花去近两年时间。接着根据堤身的损伤程度,全面进行修复,填满了所有被海潮冲击和大雨淋成的坑坑洼洼,再将堤顶堤坡进行了空前的加高和拓宽,然后用石硪夯实。

雍正十一年,范公堤全面修复结束,紧接着及时进行了新堤施工。由于新堤建在范公堤南侧的内地,不受涨落潮的时间影响,因而增加了大概百分之四十的时间;不受修堤在泥水中取土担泥的累苦影响,一年四季都可穿鞋行走;不受路远挑的烂泥在路上损耗的影响,堤身两侧五十米外均可挖成深塘取土,干泥满泥筐掉不了,堤身积土堆高速度快,功效倍增;不受冷冻和烫脚之苦楚,加之就近安营扎寨和生活条件改善,劳工们情绪好干劲足。嵇曾筠深入工地慰问劳工,认真听取劳工们的建议和要求,用以指导工程进度和质量,并奉献了自己的俸禄。

新堤于雍正十三年全部竣工,其模样奇异罕见:堤高约丈一多,全长5350余丈,约15公里。堤身各地段与范公堤的距离相差极大。新堤两头都与范公堤陇合呈尖形夹角状,整个堤身似半壁长弓状。东端在一总小洋口闸处与范公堤汇合,西端在四十总(现栟茶镇江安村一组)与范公堤汇合。其汇合处的模样,像农家磨粮食时牵拉石磨转动的磨担,故此处又叫“磨担头”。新堤三十总至三十总地段,距范公堤最远有三里多路。此处海域港汊港丫最多,潮流极为凶猛而罕见。黄沙洋始涨的潮水,“涨水头”尺把高,三里路都听得见呼啸声。从渔船进出港的主航道、约四里远的洋北港上,进入能容纳百余艘渔船、处于“港中港”中的“老鼠洞”深水漕渔港,至渔港西端与“大套岗”港汊接壤处,其南侧又产生了一条顶头分支出一条向南,一条向西南,两条都叫合陇港,渔船能直驶堤下的特大港丫子,“大套”主漕经过吴儿港至三十九总范公堤下。这几条港汊港丫子,使范公堤外坡受到最严重损伤,故此地段建的新护卫堤距范公堤最远。此堤建成后,即在光绪七年(1881)农历六月的大飓风潮灾,范公堤又破溃,但新堤发挥了阻挡潮流蔓延的作用,就没有发生更大的灾情。

栟茶人纪念嵇曾筠建堤的丰功伟绩,就将此堤命名为嵇公堤。范公堤(北捍堰)与嵇公堤(南捍堰)两堤内被夹制了数万亩良田面积,栟茶人称此被夹制的地面为夹捍堰。周边的人们涌入内中安家落户,进行烧盐、农耕和下小海捕捞。并以总口子称谓居家地址,至今如此。

嵇公堤仅在光绪七年农历六月的海潮灾害中受过伤害。但光绪八年,两江总督左宗棠《筹拟修复淮南泰场地堤墩》的奏本并转呈两淮盐运司徐文达建议,都得到光绪帝的批复,并由左宗棠督饬,徐文达专职负责。七十二岁的左宗棠乘祥云号轮船沿大运河南下,到海安后转道丁所到栟茶,住寿圣寺。验证了栟茶两堤及潮墩的修复实状。嵇公堤共用土方工料银105595两,内有道员胡光墉捐银31168两钱一钱一分(五万串),其余动用淮南新商票,均实用实销,毫无虚糜。

新中国成立后,嵇公堤逐渐失去御潮作用后,于农业合作化期间,被用于平整当年建堤挖的沟塘,以及建设221省道(海防公路),现栟茶镇江安村办公室门前公路,该村十四组、九组、双港村十六、十七、十八组都有残址存在。三十二总港头向东的221省道路面,大部分是当年的堤身。

我出生于1946年,住三十六总南捍堰南边。上小学时,堤身残缺已相当严重。有的地方还有七八尺高,堤顶还有两米宽,整个堤身杂树杂草丛生,到处是大大小小的洞穴。大人们说,大洞里有野獾子,也有狐狸精,小洞里有野兔和黄鼠狼。我们上学都走在南侧堤下,一个人走会感到害怕。星期日时,我与小伙伴们带着水桶、木棍,用水灌洞捉野獾子、野兔和黄鼠狼,每回都空手而归。几次如此,也就兴致阑珊了。

2023-02-0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4762.html 1 3 栟茶的嵇公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