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市记忆

小忆“优上中下”等次

□程太和

1969年9月,我上小学一年级。那时正处在“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新形势下,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创新”,将文化考查(考试)的“百分制”改成“优上中下”四个等次。一个班级在期中或期末文化考查中,“优”等次的约占10%,“上”等次的约占50%,“中”等次的约占30%,“下”等次的约占5%-10%。处于“下”等次的学生在学年末往往处于“留级”状态。为了准确且平衡把握“优上中下”等次人数,学校也将传统的“百分制”与新等次进行了粗框架的衔接,考试分数在90分以上者为“优”;80-89分者为“上”;60-79分者为“中”;59分以下者为“下”(传统的说法叫“不及格”“挂红灯”)。此标准再参照上述人数比例进行适当调整。这就是学生文化考查成绩。

当时我的语文、算术是“优”,体育、劳动是“上”,唱歌(音乐)是“中”。唱歌是“中”,实际上就是“下”。因为唱歌是副课,正常情况下没有“下”这个等次,且得“中”的也没几个,所以我是名副其实的“下”。究其原因,也是天生的基因所致,我的喉咙粗,人家叫我“奘喉咙”,唱起歌来实在难听。叫人意外的是,我上三年级时,学校新调来了一位老师姓徐,教我们算术,同时也教我们唱歌,因为我的算术成绩正常都是100分或99分,徐老师爱屋及乌,竟将我的唱歌给了个“优”。我知道,这个“优”是极端名不副实的。

大约在上二年级的时候,“优上中下”又改成了“优良中下”等次。即将原来的“上”改成了“良”。二年级的第二学期,两门主课语文、算术仍采用“百分制”计分,体育、劳动、唱歌按“优良中下”等次考核。且当时有种说法,主课是考试,副课是考查。考试按“百分制”得分,考查按“优良中下”四个等次考核。

2023-02-0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4763.html 1 3 小忆“优上中下”等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