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阅读

醉在乡愁里

——陈汉忠散文集《乡愁何处》序

□丁海椒

汉忠又出书了。

汉忠的新书取名《乡愁何处》,从地理上说,当然直指他的故乡——江苏海门。

海门这个名字很大气。呵,大海之门!有庄严,有威武,也有豁达。其实,中国被称为“海门”的地方有两处,一个在江苏,另一个在浙江,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抗倭名将戚继光当年的驻守地。然而,汉忠故乡江苏海门的名字却没有被湮没。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始建的海门县,虽然中间有一段因海岸线坍没而撤县为乡,到民国元年(1912)才复称海门县。但这个地名却一直沿用下来。目前,海门在中国百强县已排名第十三。当今,说海门就是江苏海门,不但不会产生指认上的错误,而且是人才云集、经济发达的象征。

这在汉忠的新著里,可以得到印证:海门有个小小的镇,叫叠石桥,竟然发展起一个大大的开发区,搞了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产品卖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外贸供货额超300亿元。镇上的人说自己是“中国的法兰克福”。好大的口气!法兰克福是什么地方?莱茵河畔,歌德的故乡,罗马皇帝在这里选举,德意志皇帝在这里加冕,欧洲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德国最大的航空枢纽。小小的叠石桥,要自比法兰克福?但海门人就是有这样的勇气和雄心,敢于用实干筑起自己的梦想。也许将来真的有一天,法兰克福要回过头来与叠石桥比比某些指标。这样神奇的地方,这样豪气的人民,怎能不使人铭记与思念?何况对于从那里走出来的汉忠。

汉忠对家乡的思念,源于他对故乡灿烂历史文化深深的爱恋和对海门乡亲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眷念。他曾漫步在古老的运盐河畔,沿着当年船民拉纤的足迹,回望昔日两岸盐民晒海为盐的艰辛身影,写下了《古老的运盐河在诉说》;他还一次次奔波在黄海之滨的滩涂上,寻觅范公堤、沈公堤、张公堤遗迹,追思范仲淹、沈兴宗、张謇等故乡先贤的奋斗业绩,写下了《海堤,从历史深处走来》;为探秘故乡明代移民的往事,他甚至越江南下,在江南古镇白茆渡口,聆听历史深处传来的“白茆抽丁”的惨烈回响。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呀,“一队队手持兵器的士兵,押解着被逼搬迁的百姓,乡亲们筚路蓝缕,从不同方向,缓缓向白茆渡口积集。瑟瑟寒风中,衣衫单薄的乡亲哭哭啼啼告别故园,他们大多拖儿带女,车推肩挑,奔向遥远的江北”。“这是一次永无归期的迁徙,乡亲们牵着牛,拉着猪羊,锅碗瓢盆,被头铺盖,柴禾粮秣,寻常百姓生活中的一切都不能落下。可前路茫茫,家在何方?”汉忠为苦难的故乡先民倾注了深深的同情,一篇题为《海门乡亲,你从哪里来》的文章脱颖而出。

汉忠在海门生活了18年,从军前没有离开过海门,甚至连县城也没去过几回,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思念,更多地体现在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小镇和乡村。他出生在一座叫长春镇的小镇,大跃进年代开掘海启河,长春镇被拆除。那时他才3岁,对长春镇的认知,大多是从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口中知悉的。但他对这座并无记忆的小镇有着很深的情感。收入书中的《被遗忘的小镇》,用较为细腻的笔墨,记录了长春镇的往昔沉浮。而且在《静静的通启河》和《界牌河沧桑》中,又先后两次涉及长春镇,可见长春镇作为出生地,在他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汉忠并无长春镇的直接记忆,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小镇被拆的反思和拷问。他在文中发问,长春镇因为开掘海启河而拆除,可为何海启河挖到长春镇就戛然而止,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疏浚工程才重新上马。他在文中写道:“许多年后才明白,由于当时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和经济实力上的力不从心,使这项工程半途而废。而这一切,当年的长春镇人是不知道的”。历史的拷问,于消失的小镇来说,已毫无意义,但对于汉忠来说,对这座不曾有记忆的小镇,他不仅难以释怀,而且深深地铭刻在心灵深处。同样,汉忠搬迁到外婆家的长西村周家宅和后来的麒麟镇,也在他的乡愁中占有重要地位。《周家宅的老屋》,留下了汉忠少年时代艰难家境的记忆,而《宅沟,你还在吗?》则描绘了艰难环境下外婆家特有的童趣和欢乐。《七队人的人间烟火》写的是汉忠亲历的乡间小趣,饱含了汉忠及乡亲们在贫苦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麒麟镇杂忆》《畜牧场人的平淡人生》则更多地记录了他记忆中的小镇风景和他居住宅院的邻里关系。字里行间,可以体味到汉忠家境贫穷,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让他有机会在底层百姓的生活中摸爬滚打,获得了地气和灵气。无论是《麒麟镇杂忆》中为饭店挑水的“汪叔”,还是《畜牧场人的平淡人生》中英年早逝的“品芳姐姐”,包括《最后的跋鱼手》中的“曹公”、《长西村的老支书》中的“杨书记”、《益平和他的那个梦》中的“范益平”等,一个个栩栩如生,不与他们朝夕相处,休戚与共,是决计写不出来的。

汉忠对故乡感情的萌动,促使他要写《乡愁何处》。乡愁之“愁”很特别,它不是忧愁之愁,不是愁苦之愁,更不是哀愁之愁。乡愁是一缸存放了一生的陈酒,一经打开,人生百味酿出的醇香便洋溢出来。此时,似有离别故人隔空伴饮,似有陈年往事佐酒劝饮,一经饮起,心醉无疑。不一样的是,各人品出的当然是自己的味道,醉也醉在不同的地方罢了。

汉忠的乡愁,是有军人特征的。汉忠的故乡从土地革命时代就出过一支红军部队——红十四军;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与敌寇血战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更发生过许多精彩的战例。汉忠携笔从戎40余年,在这本新著中,凸显出一位老兵对烈士的崇敬,对奉献的赞美,对牺牲的歌颂。从《梁家园的老屋》到《碧血千秋小镇魂》,从《鲜血染红的故乡记忆》到《有个地方叫小街》。还有《烽火海界河》《深情的宋季河》等,无数革命先烈为这片土地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他们的缅怀和思念,便是汉忠乡愁中最浓烈的地方。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情,对人民的感恩,是汉忠一以贯之的追求与坚持。倘若不信,可以翻阅他那厚厚的几百万字的作品。

2023-02-14 ——陈汉忠散文集《乡愁何处》序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25336.html 1 3 醉在乡愁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