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铁生
春天的鲜蔬多,当然少不了第一品春笋。炒、炖、腌、熘都是不二选择。
20世纪末我在宁波工作,曾去过几次浙江最著名的饭店“楼外楼”,为接待客户订宴席。除了山珍海味,西湖宋嫂醋鱼、笋烧肉也是必点的名肴。有人问,笋烧肉是江浙一带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乡土菜,为什么要在高档的楼外楼吃呢?这就与著名漫画家丁聪的名作《笋烧肉》有关了。那是他为庆贺中华老字号楼外楼创办150周年时留下的作品。画面中间站着一位楼外楼女服务员,双手端着砂锅笋烧肉,左边站着宋代苏东坡,右边站着清代郑板桥,穿越时空、穿帮搞笑的两人,各执一双筷子大眼圆睁,俯首盯着那钵笋烧肉。丁聪请出东坡、板桥二公,用名人作宣传当然吸引眼球。丁聪在配文中引出,“郑板桥先生平生爱竹喜竹画竹,与竹为伴并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然后打出自己酷爱食肉的大旗,与郑板桥反其道而行之:“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可谓针锋相对。于是又请来“爱竹复爱肉的苏东坡先生”作协调,记述东坡先生诗云:“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天天笋烧肉。”幽默而有味。杭州人吴君还作小诗调侃:“东坡肉,板桥竹,名楼好佳肴笋烧肉,苏郑不俗当爱竹,小丁不瘦偏爱肉!”
其实,酷爱竹又喜食笋的除了东坡、板桥,还有位出生于如皋的文化名人李渔。李渔是生活情趣浓厚的大家,在《闲情偶寄》中说:“惟竹不然,移入庭中,即成高树,能令俗人不舍,不转盼而成高士之庐。神哉此君!”当然,李渔更爱食笋,认为“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远肥腻,甘蔬素,是李渔养性修身的重要内容,“吾为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之所以将笋列为第一,他说:“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忝在一字之鲜。”笋的风味特点正在于鲜美。李渔从小在如皋长大,当然如皋人爱食笋,但不及浙江人,在其19岁父亲去世前,家中伙食一直是浙江风味为主,笋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鲜蔬,习惯成爱好,“不负春天不负鲜”,将笋列为“蔬食中第一品”,不足为怪。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李渔作了详细解读:“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这白水煮笋之“孤行”,是他品尝原汁原味的独到诀窍。“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这大概也是笋宜烧猪肉,楼外楼重点推出笋烧肉的缘故。董必武诗句:“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笋是蔬菜,又鲜于蔬菜,更脱俗于荤腥,大有文人隐士之风,难怪李渔酷爱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