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时评

撑牢“家门口”就业服务伞

□戴卫民 陈命荣

我市今年推进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以来,已有26个服务站投入使用,走访企业629家,提供岗位3893个,组织招聘63次,成功帮助五类困难人员3490人实现就业,用不断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就业创业的“最后一米”。(7月23日《南通日报》)

就业问题不仅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获得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家门口”的就业服务,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抓好抓稳,取得实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切实可行的支持和鼓励性优惠政策,扩大当地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在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共享农庄、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方面多下功夫,鼓励返乡留乡农民工创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促进“家门口”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要求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发展民营经济,为促进“家门口”就业创造了基础条件,其中“能人”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常年在外打工创业,积累了劳动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兴办一些特色产业、“微型企业”和“移动工厂”等,比如对接游客服务中心,开设特产专柜,拓宽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等特色产品销路。同时,利用农村电商服务点,帮助线上销售,助力销售增收,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

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应该成为一种新常态。建好、用好、管好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是落实这项工作的具体措施。“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尽可能与周边公共设施、商业配套相结合,引进自助服务机器,分类采集并定期发布岗位情况、招聘要求等信息,更好为困难群体提供便捷服务。开设“家门口”培训讲堂,根据用工需求、就业需求和地域特色,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提供养老护理、家政服务、育婴等各类培训,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依托现有的基层人社服务平台,以社区(村)级小站点服务就业大民生,以提升精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推动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服务重点群体就业,不断优化人岗对接。通过举办“家门口”综合招聘会、“家门口”夜市、“家门口”直播招聘等各类特色主题活动,积极为用工企业和困难群众搭建沟通平台,实现人岗“对号入座”,精准匹配,让需要就业的群众获得更多归属感与幸福感。

2023-07-28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4003.html 1 3 撑牢“家门口”就业服务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