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太和
如皋俗语、歇后语里有不少地名的身影,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丁堰的升子——一升(谐音“声”)抵升(“声”)半。过去买卖粮食不用秤,而用竹筒做的升子和木制的斗、斛量。丁堰镇粮行用的升子比如城粮行的大,一升相当于如城的一升半。人们用其谐音,喻有的人喉咙粗,说话声音大。
北门(北城门,即拱极门)向北——五里一墩。从如皋城北门尾梢向北沿通扬运河,每5华里有一个土墩。行船背纤的人每行走到一个土墩,就知道有了5华里的路程。五里墩在原如皋肉联厂旁边,后来肉联厂征地扩大规模,将五里墩围圈到厂内。十里墩、十五里墩在原柴湾乡境内。二十里墩、二十五里墩、三十里墩在今海安市城东镇境内。
马神庙向东——县前(谐音“现前”)。马神庙在原如皋县衙门之西,其址大约是现在新华书店的地址。人们习惯称县衙门前面为“县前”或“县前街”。过去向商店买东西,有人付现钱,也有人临时欠账。付现钱者,店方可适当减价以示优待。俗语说“现钱打八折,欠账加二五”,“马神庙向东”就是付现钱的暗语。
丰乐到如京,茶食买不尽。如皋城西大街丰乐桥东首有镇江籍商人道少吾开的如京茶食店,“道”与“到”同音,寓有“丰乐到如京”的含义。如京茶食店前店后作坊,货源充足,故有“丰乐到如京,茶食买不尽”的俗语。农历腊月,是茶食店生意最好的月份。腊月里,“如京”的大宗货是发市糖、上杂、中杂等。发市糖是大家小户二十四夜“送灶”用的麦芽糖,又称“灶糖”。这种糖的需求量不大,茶食店以两三粒包成小包,顾客随到随卖。“上杂”“中杂”是茶食的杂烩。“中杂”是红糖京枣、云片糕、麻饼等普通茶食的混合;“上杂”是以白糖京枣、白糖雪枣、桂花条为主,加上少量的董糖、大雪枣、蛋糕、桂花糕、画糕、皮糖等高档茶食合成的。每斤茶食要包成一个礼包。
土山庙的白果树——奇妙。如皋西乡原常青镇(今属搬经镇)有一土山庙,寺名绍隆寺。土山庙有一700多年的古银杏。稀奇的是在树干的3米高处长有一“悬乳”,碗口粗细,长约50厘米,状如钟乳石。寺内老僧说,树上原有两根悬乳垂下,约在民国初年有一部队驻扎到庙中,某军官心中不快,无处发泄,遂拔枪击去其一。又云:此树中空,内有白蟒,常于夏夜徜徉于树干或庭院内。上世纪60至80年代,寺庙改为学校,暑假里教师晚上护校,不少教师都要找人陪护。如皋西乡、西南乡有不少参天的古银杏,大多有着奇异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