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广玉兰

青青丝瓜度盛夏

□孙同林

伏天到来的时候,小院棚架上的丝瓜开花了。

种瓜得瓜。清明节过后,身在异乡的老伴隔空发来“指示”,在哪里栽什么,又在哪里种什么,我便按吩咐在小院院墙边栽下两塘丝瓜。盛夏来临,棚架上便开出了稠密的黄色花朵,不几天,又长出嫩生生、模样俊俏的丝瓜来。嫩丝瓜那油亮的皮肤,搭配着墨绿色的叶子,垂下来,被房子白的墙灰的瓦衬托得越发飘逸,让人看上去就满心欢喜。“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丝瓜用青翠色泽,让炎夏多了一份荫凉。

丝瓜是农家夏秋时节的常菜。它不仅翠绿鲜嫩、清香脆甜,去皮后可以清炒、红烧、还可以做汤,口感细腻而柔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小时候,餐桌上一盘鸡蛋炒丝瓜,那股清香至今难忘,丝瓜的美味温暖了我饥饿的童年。

丝瓜虽算不上一种高贵的植物,但它柔美脆嫩的口感,流畅的线条外形,还有那如荫的藤蔓,都在人们心中留下一片美好,因而深受历代诗人的青睐。明代诗人黄衷在《丝瓜》诗中赞叹:“散走青蛇蔓,阴宜野鸭沙。溪翁三百岁,几食并头瓜。”同代的张以宁也写过《丝瓜》诗:“黄花翠蔓子累累,写出西风雨一篱。愁绝客怀浑怕见,老来万缕足秋思。”诗人明里赞叹丝瓜花的美,更多的是写丝瓜带给人们的秋思和离情别绪。

丝瓜具有解毒消肿、止痛止血、润肺化痰止咳等医用价值。到了深秋,丝瓜枯萎,瓜里富有弹性的丝络去皮剔籽后可用来清洗碗碟,还可用来洗面擦身,宋代诗人赵梅隐留下一首《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我家是一直种丝瓜的。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多少次放学回家,我就跑去丝瓜棚里找祖父。一丛丛丝瓜藤蔓绿意盈盈,借助院墙和祖父手工筑成的棚架,变成了一张绿荫网。祖父有时在丝瓜架下忙碌,有时在丝瓜架下纳凉,那熟悉的身影让我感到安心。

祖父指着昂首向前冲刺的丝瓜藤,对我说丝瓜藤的勇往直前,说丝瓜藤的百折不挠。祖父的眼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一场暴风雨来袭,将丝瓜棚冲垮,已经开花打纽的丝瓜藤蔓在风雨中黯然失色。祖父站在丝瓜棚下,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一句话也不说。不过,祖父并没有因此放弃,他重新整理丝瓜架,小心翼翼地修剪破损的藤蔓,摘去被打烂的小丝瓜,又追加了一些肥料。我也追随祖父的脚步,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到丝瓜棚帮忙照料这些弱小的生命。祖父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半个月后,沉寂的丝瓜棚在阳光下重新焕发出生机。棚架上又是碧绿的藤蔓、黄色的丝瓜花和润泽饱满的丝瓜。

喜欢丝瓜,不仅喜欢它独特的美味和瓜棚下的绿荫,更是因为它总能让我想起祖父忙碌的身影。在这片丝瓜棚中,栽种的是丝瓜,收获的是希望。让我从中懂得了什么是坚韧与毅力,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体会到了农人的辛苦与不易。

观赏过齐白石的丝瓜图,白石老人在画中借用丝瓜表达生活中一种心平气和、怡然自得、淡看得失的心态。在赏画之余我随手涂鸦一段自以为是诗的文字:“丝瓜藤蔓力气大,伸枝展叶向上爬。任凭风吹和雨打,悠然自得度盛夏。”

又是盛夏,在丝瓜棚绿荫下静静地谛听,那些不知名的虫鸣声像清泉般流进心田,顿觉燥热渐渐褪去。“丝瓜生而蔓,蔓缘棚着花。棚成蔓斯衍,蔓远实转加。”明代诗人顾清的这首诗,或写的就是我家小院眼前的这幅情景吧。

2023-07-29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4047.html 1 3 青青丝瓜度盛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