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市记忆

姜家大门堂

□羌松延

姜家大门堂,位于通州区四安酒店北街南入口的西侧。在老人们的记忆中,门口有石鼓一对,白色,饰以精美花纹,常有小孩儿在上面玩耍。进大门堂,过小天井到院子,为青砖铺地。在南北对合的房屋中间,是一条小街,再向里又建有几排房屋。院子里住着十几户人家,清一色的姜姓。

据迁通22世孙姜德勋介绍:祖上曾自永兴乡四图八甲迁姜家园,后再至酒店街,其堂号与姜家园姜姓一样,都是“飞熊阁”。并说明姜家大门堂其实有两个:人们熟悉的是朝东临街的前门堂,而后门堂在侧面朝南。

大门堂里除了居家生活,还制作茶食,对外出售。但姜家以开设米行、年货店而著名,年货店为门堂北朝东店面,米行在酒店桥南,店号“姜万兴”。旧报有载,1921年10月,民食难以为继,“而四乡农人又因霖雨为灾,俱抱戚容。兹有姜万兴米行,特于本月二十日起卖平粜麦,此亦一种善举也。”

大门堂是一个热闹之处。老人们记得,门堂里有个小广场,约可坐300人,最西头是一土墩,人称戏台,早年镇上演戏、看戏都在这里。演出以京剧为主,其他草台班子也时有登台。吴浦云对此曾有记载:1950年10月,夜请“学生看剧,到本镇姜家大门堂里,……戏名有《孙行者大闹天宫》《薛刚大打张天佑》等”;11月,“戏剧班在本镇唱演已有月余,夜间往观《庄子劈棺》《渭水河》等剧”;1955年11月,“省京剧团来四安出演,……姜家大门堂内仅有舞台,其余都是露天,剧台上要加临时铅皮蓬,台下还要加临时布蓬”。解放后,歌舞剧、话剧多了起来。四安成立了文工团,也常在这里演出,剧目有《越扑越旺的烈火》《海上渔歌》《飞石山》《枯井沉冤》等,剧目多为自编、自导、自演,深受百姓喜爱。其中,北街居民卜华鹏编导的现代京剧《越扑越旺的烈火》曾在专区会演中获创作、音乐、演出三个一等奖,并代表专区参加省观摩演出,《江苏戏曲志(南通卷)》有专门记载。

1958年,四安剧场建成,姜家大门堂戏台遂告废弃。大跃进时,这里被集体短暂征用于生产回造纸。1995年,随着酒店北街被拆除,姜家大门堂及其主体建筑基本消失。如今仅存最西侧的一埭朝东平房,粉墙黛瓦,花格门窗,仍是当年古朴的模样。世居于此的姜德勋说,这幢老屋也有一百年了。

2023-09-14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49119.html 1 3 姜家大门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