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祥
近日回苏中通东农村老家,在几间老屋里整理物件时,无意中在一张旧梳妆台的抽屉里发现了两颗木质印章,所配的胶木章盒呈灰黑色,看上去显得陈旧土气,盒内一侧印泥池内的红色印泥早已干涸,印章底面上刻的分别是我爷爷和奶奶的姓名,显然这是两位老人家生前使用过的印章,记得当时我老家一带的人们称之为“私章”。
说起私章,现在除了一些书画家使用的各类艺术印章外,极少有人再使用这种显示自己姓名的老物件了,许多年轻人甚至已经不懂其为何物。然而在三四十年前,私章在社会上较为普及,凡在社会上需要经常对外交往的成年人,一般都要请刻字社的艺人为自己刻上一颗私章。
当时个人私章很简陋,其章坯采用的都是普通木材, 如柳木、桦木、椴木等,讲究一点的人采用桃木、梨木、黄杨木乃至红木当章坯。当然也有极少数人用牛角、石头等材料刻私章。个人私章一般都呈长方体,上下底面呈正方形,其正方形的边长一般为1厘米多一点,其高为3厘米左右,这样正好便于使用人用三个手指抓住章体后往纸上盖。私章的字刻在底部的章面上,其四周的正方形套边以及里面的姓名字体都凸出,在篆刻上称之为“阳刻”。为了让盖在纸上的名字清晰、好认,私章上的字体都为正楷或黑体。
因为过去没有现在那些机械刻字以及电脑刻字的设备,私章全由艺人手工刻写而成。刻章艺人先把选定的章坯底面磨平,然后在底面上用毛笔写上印章人的姓名,包括在四周套上边框,最后用刻刀把章面上没有字迹以及框线的部位挖去,留下的凸出部位则是章面上的内容,因为在章面上写的都是反手字,这样盖在纸上的章印就是正手字,看上去既清晰又美观。另外,当时还有少数当领导的人专门刻有由个人书写的签名私章,主要盖在颁发给下属的一些获奖证书、毕业证书、任命证书之类文书上。这种签名私章没有边框,比普通私章略大一些。
为了妥善保存与方便携带,当年很多人刻了私章后都要配一个专门存放私章的盒子,章盒与私章的坯体一样呈正长方体,比章坯略大一点,盒里除了有放私章的位置外,还留有一个存放印泥的隔舱,人们称之为印泥池。主人要盖章时先将章坯拿出,接着顺手把私章在印泥池里稍微压一下,章面上的框线、字体就会蘸上印泥,然后盖在纸上就会留下一个清晰的印文。
过去需要人们盖私章的地方不少,比如:从邮递员手中收取挂号信、包裹、汇款单、电报稿之类的重要邮件时,必须先在邮件发送单上盖上收件人的私章,然后才可以收取;又如农户从当时的生产队会计处领取现金等报酬时,也要先在有关表格上盖上户主的私章,甚至当年有些单位职工在领取工资时,也要在工资表上盖上私章;再则,人们在出具借据、收条等字据包括签订合同之类文书时,也需要当事人在自己的姓名上面加盖私章。另外,过去社会上不识字以及不会写字的人比较多,所以凡要他们签名时,除了让他们按自己指纹印外,就是请他们用自己的私章替代。所以,当年不少居民习惯把自己的私章随身带上,以便随时使用。
后来,由于居民普遍有文化,自己随时都能手工签名,加上居民身份证的普及与电子签名的兴起,需要人们盖私章的地方越来越少,正因如此,现在社会上很少有人再备个人私章了,至于过去常见的手工刻字社以及刻字艺人也难得一见,如果现在有人还留有过去的私章,那一定是件稀罕物,有的人甚至还将其作为藏品予以收藏。